如何判斷心房顫動?

5 瀏覽次數

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忽快忽慢且不規則,可能伴隨心悸、胸悶、呼吸困難或頭暈等症狀。部分患者也可能沒有明顯不適感,但心跳過慢時仍可能導致昏厥。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如何判斷心房顫動:掌握自身健康警訊,遠離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指的是心房不規則且快速地跳動,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輸送出去。由於心房血液滯留,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跑到腦部,就可能引發中風。因此,及早判斷並診斷房顫至關重要。

由於房顫的症狀因人而異,且可能時有時無,許多人即使罹患房顫也渾然不覺。因此,了解房顫的可能徵兆,並定期自我檢測,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以下提供幾種判斷房顫的方法:

1. 感受心跳的變化:

  • 不規則心跳: 這是房顫最典型的特徵。正常心跳應有一定的規律性,但房顫患者的心跳會忽快忽慢,毫無規律可循。
  • 心悸: 你可能會感覺到心臟在胸腔內快速跳動、震顫,甚至感到心臟快要跳出來。
  • 脈搏摸不到規律: 試著用手指輕輕按壓手腕上的橈動脈或頸動脈,感受脈搏跳動。若發現脈搏強度不一,且跳動間隔不規則,就有可能存在房顫。

2. 注意其他身體徵兆:

除了心跳相關的症狀外,房顫還可能伴隨其他不適:

  • 胸悶或胸痛: 心臟無法有效供血可能導致胸部不適。
  • 呼吸困難: 心跳過快或不規則可能導致呼吸急促或喘不過氣。
  • 頭暈或頭昏眼花: 心臟供血不足可能影響腦部供氧,導致頭暈。
  • 疲勞虛弱: 心臟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容易感到疲勞。
  • 運動耐受力下降: 即使進行輕微的活動也容易感到疲倦或呼吸困難。

3. 自我檢測心跳:

  • 量測靜止心率: 找個安靜的環境,休息5-10分鐘後,量測心跳。正常靜止心率約在60-100次/分鐘之間。若心率超過100次/分鐘,且不規則,應提高警覺。
  • 使用心率監測裝置: 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或手環通常具備心率監測功能,可以紀錄心跳數據,並偵測心律不整。
  • APP輔助: 部分醫療機構或科技公司開發了相關APP,利用手機鏡頭或麥克風,透過光體積描記術 (Photoplethysmography, PPG) 技術來檢測心率及心律。

4.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無論是透過自我檢測或感受到任何可疑症狀,最重要的是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醫生會透過以下方式診斷房顫:

  • 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 醫生會詢問你的病史、家族史以及相關症狀。
  • 心電圖(ECG): 這是診斷房顫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記錄心臟的電活動,判斷是否存在心律不整。
  • 霍特監測器(Holter monitor): 這是一種可攜式的心電圖記錄器,可以連續記錄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心電圖,以便捕捉到偶發性的房顫。
  •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可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

總結:

判斷房顫需要對自身健康狀況保持高度敏感。透過留意心跳的變化、注意其他身體徵兆,並定期自我檢測,可以及早發現房顫的可能。一旦發現任何可疑症狀,請務必及時諮詢醫生,進行專業評估和診斷。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房顫,降低中風等併發症的風險,維護自身健康。

提醒:

本文僅提供一般資訊,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如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生或其他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