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血管硬化?
檢測動脈硬化可透過ABI值,此值由四肢血壓比值計算得出,正常值在1-1.4之間。 數值低於0.9則可能患有周邊動脈疾病,低於0.4或高於1.4則代表嚴重阻塞或硬化,需進一步檢查。
血管硬化,如同潛藏在體內的慢性炸彈,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我們的健康,直到爆發才讓人措手不及。及早發現、及早預防,是對抗血管硬化的關鍵。但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已遭受其侵襲呢?單純依靠症狀往往不夠精準,這時,一些客觀的檢查指標就顯得至關重要。
本文將聚焦於如何透過醫學檢測,特別是踝臂血壓指數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來判斷血管硬化程度。 ABI 值並非血管硬化的唯一指標,但它提供了一種相對簡便且非侵入性的評估方法,特別針對周邊動脈疾病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ABI 值的計算方法,是將腳踝處的血壓除以手臂處的血壓所得出的比值。 這聽起來很複雜,但實際上,只需要一台普通的血壓計和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即可完成。 在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分別測量患者雙腳踝動脈及雙臂肱動脈的血壓,並取其中較低值計算ABI值。
ABI 值的判讀:
-
正常值 (1.0 – 1.4): 表示您的周邊動脈血流狀況良好,血管硬化風險相對較低。 需要注意的是,高於1.4的值可能代表動脈鈣化,也需要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
輕度至中度周邊動脈疾病 (0.9 – 0.4): 這個區間表示您的周邊動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塞,血流受阻。 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建議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例如戒菸、控制飲食、規律運動等,並遵照醫囑進行後續檢查與治療。 這個階段的干預往往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
-
嚴重周邊動脈疾病 (低於 0.4): 此數值代表周邊動脈嚴重阻塞或硬化,血流嚴重受阻,可能導致組織缺血壞死,例如間歇性跛行、足部潰瘍等嚴重症狀。 這需要立即就醫,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例如血管攝影,以評估血管阻塞的嚴重程度並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需強調的是,ABI 值僅能評估周邊動脈的健康狀況,並不能完全代表全身血管硬化的程度。 冠狀動脈硬化(導致心臟病)等其他血管疾病,則需要透過其他檢查方法,例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冠狀動脈攝影等來評估。
因此,即使您的 ABI 值正常,也不代表您可以掉以輕心。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預防血管硬化的最佳策略。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血管健康的疑慮,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讓專業的醫療人員為您提供最精準的評估和建議。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血管硬化帶來的風險,守護您的心血管健康。
#症狀 檢查#血管硬化#預防保健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