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一定要放支架嗎?
9 瀏覽次數
心導管手術,對於狹窄的冠狀動脈,支架植入的確是常見且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並不是所有血管狹窄的案例都需要植入支架。 我們必須謹慎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個人的治療方案。
血管狹窄,是心臟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冠狀動脈狹窄時,血液流動受阻,心肌缺氧的風險隨之升高,可能導致胸痛、心絞痛等不適症狀。 而支架植入,透過在狹窄處放置支架,撐開血管,讓血液順利流動,確實可以改善症狀。 這是一種在緊急情況下,或病情相當嚴重的患者,相當有效的方法。
然而,支架植入並非萬靈丹,它也有潛在的副作用,例如:
- 支架血栓: 植入支架後,雖然可以改善血流,但偶爾也會有血栓形成的風險。
- 支架狹窄: 時間久了,支架周圍的組織也有可能再次增生狹窄,需要再次介入治療。
- 藥物依賴: 部分病人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降低血栓風險。
- 經濟負擔: 支架植入手術及後續的藥物治療,都可能產生較大的經濟負擔。
因此,決定是否需要植入支架,絕非單純考量狹窄的程度。 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年齡、生活習慣、其他潛在疾病,以及狹窄的嚴重程度、位置和範圍等多項因素,綜合評估。 像是:
- 狹窄的程度與位置: 輕微的狹窄,可能透過藥物治療來改善,而非立即需要支架。
- 患者的年齡與整體健康: 高齡或有其他嚴重併發症的患者,需要更謹慎考慮支架手術的風險。
- 患者的生活型態: 是否能配合後續藥物治療及復健,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 患者對風險的承受度: 了解手術的風險與潛在後遺症,對治療的選擇至關重要。
最終,最佳的治療方案,需要在與醫師仔細討論後,才能做出。 不要害怕與醫師溝通你的疑慮,並主動了解所有治療選項的利弊得失。 在追求快速改善症狀的同時,也要考慮長期的健康風險和經濟負擔,才能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二選一,而是需要一個全面的考量與策略。
#介入治療#心導管#支架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