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 抗凝血劑吃多久?

5 瀏覽次數

心導管手術後,需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6個月,以預防血管再阻塞,心肌梗塞患者則需延長至12個月,之後可改為單一抗血小板藥物。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導管手術後的抗凝血劑:多久才能停藥?別輕忽這道防線!

心導管手術,這項精密的醫療技術,為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然而,手術後的照護同樣至關重要,尤其關於抗凝血劑的服用時間,更是許多患者及家屬心中的疑問。 別急著停藥,讓我們仔細了解箇中緣由。

很多人以為心導管手術結束後,就能高枕無憂,其實不然。手術過程中,醫師以導管介入血管,進行疏通或支架植入等治療,雖然恢復了血管暢通,但血管壁在手術後仍處於脆弱的狀態,容易產生血栓,導致血管再次阻塞,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併發症。因此,術後服用抗凝血劑,形成一道重要的防護網,至關重要。

一般而言,心導管手術後,醫師會開立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例如阿斯匹靈和Clopidogrel (克匹克) 的組合,以達到更強效的抗血小板作用。這道防線需要持續多久呢? 標準的服用時間是六個月。 這個時間是基於大量的臨床研究和醫學共識所制定的,目的是降低術後血管再阻塞的風險。

然而,情況並非一概而論。對於心肌梗塞患者,由於病情較為嚴重,血管壁損傷程度可能較高,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延長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至十二個月,以提供更完善的保護。

經過這段關鍵的六個月或十二個月後,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評估是否可以改為單一抗血小板藥物,例如僅服用阿斯匹靈。 這項決定並非輕率為之,會考量患者的年齡、其他慢性疾病、手術的成功程度以及術後恢復情況等多項因素。 定期回診追蹤,並與醫師充分溝通,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

切勿自行停藥! 許多患者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抗凝血劑的副作用確實存在,例如出血風險增加,但與血管再次阻塞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相比,風險相對較低。 因此,請務必遵循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並積極與醫師討論任何疑慮。 您的健康,需要您和醫師共同守護。 別輕忽這道術後重要的防線,才能確保手術的長期成效,享受健康無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