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可以維持多久?
心臟支架:守護心臟的堅毅與脆弱
心臟病發作,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生死賽跑。及時置放心臟支架,為封閉的冠狀動脈撐開一條生路,挽救無數寶貴生命。然而,支架並非萬能的永久性解決方案,它的「壽命」及後續照護,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課題。
許多人誤以為植入心臟支架後就能高枕無憂,事實並非如此。支架的「壽命」,其實取決於其材質。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材質的支架:金屬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
金屬支架:堅固的守護者,卻非永恆之盾
金屬支架,大多以不鏽鋼或鈷鉻合金製成,具有堅固耐用的特性,可以長期維持血管暢通。許多人因此認為它可以「永久」存在於體內,但這其實是一個誤解。雖然金屬支架本身不會分解,但它並不能阻止血管再次狹窄的可能性。
想像一下,一條原本堵塞的道路重新打通,但如果沒有妥善維護,路面依然可能因為新的損壞再次阻塞。同樣的道理,即使植入了金屬支架,血管壁上的斑塊仍然可能再次增生,導致支架植入處或鄰近血管再次狹窄。這時,就需要再次進行介入性治療,例如:再次植入支架、進行血管成形術,甚至可能需要進行繞道手術。
因此,即使是堅固的金屬支架,也無法保證終身免除血管狹窄的風險。
生物可吸收支架:逐漸消逝的守護,卻帶來新的考驗
生物可吸收支架則採用可被人體吸收的聚合物材質製造,植入後數年內會逐漸分解吸收,最終消失於體內。這聽起來似乎非常理想,避免了日後可能發生的金屬支架相關併發症,例如:血栓形成或支架斷裂。然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吸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分解時間大約在三年前後,在此期間,仍需要積極控制危險因子,例如:血壓、血糖及血脂,以降低血管再次狹窄的風險。
此外,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吸收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一些不確定性,例如:支架吸收速度個體差異大、支架在吸收過程中可能造成血管結構不穩定等。
積極的後續照護:才是心臟健康的關鍵
無論是金屬支架或生物可吸收支架,都只是治療心臟疾病的其中一個環節。真正能確保心臟健康長久的,還是積極的後續照護。這包括:
- 規律的追蹤檢查: 定期回診,進行心電圖、超音波等檢查,監控血管狀況。
- 生活型態的調整: 戒菸、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 藥物治療: 遵照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降血壓藥物、降血脂藥物等,預防血管再次狹窄。
心臟支架,就像一位堅毅的守護者,為我們的心臟爭取更多時間。但它並非萬能,唯有透過積極的自我管理與醫生的專業協助,才能真正守護心臟的健康,讓生命之河持續奔流不息。 選擇何種支架,以及後續的治療策略,都應與您的心臟科醫師充分討論,才能制定最適合您的個人化治療計畫。
#心臟支架#支架壽命#維持時間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