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要掛哪一科?

0 瀏覽次數

恐慌症非單一疾病,恐慌發作可能源於甲狀腺、心臟或內耳問題,甚至咖啡因等物質濫用。需先由身心科醫師排除生理因素,才能確診是否為恐慌症。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恐慌來襲,我該掛哪一科?揭開恐慌症求診的迷霧

當恐慌像海嘯般襲來,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彷彿世界末日就在眼前,第一時間的反應往往是驚慌失措,並且急於尋求醫療協助。然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恐慌,究竟該掛哪一科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幫助,卻常常讓人感到困惑。

網路上資訊繁雜,讓人難以判斷,但請記得,恐慌症的診斷並非單純的「症狀對應科別」就能解決。恐慌發作的背後,可能潛藏著不同的原因,需要仔細釐清。

首先,排除生理因素至關重要。 這是因為,許多身體疾病也可能引起類似恐慌的症狀。例如:

  • 甲狀腺機能亢進: 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會導致心悸、焦慮、手抖等,與恐慌症的生理反應十分相似。
  • 心臟問題: 心律不整、心絞痛等心臟疾病,也可能引發胸悶、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讓人誤以為是恐慌發作。
  • 內耳問題: 如梅尼爾氏症等影響平衡的內耳疾病,可能導致眩暈、噁心,進而引發焦慮和恐慌。
  • 物質濫用: 過量攝取咖啡因、酒精,甚至是某些藥物,都可能刺激神經系統,誘發恐慌發作。

因此,在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之前,建議可以先諮詢以下科別,進行必要的檢查:

  • 一般內科或家庭醫學科: 透過基本身體檢查、驗血、驗尿等,初步排除常見的生理疾病。
  • 心臟內科: 若有胸悶、心悸等症狀,建議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確認心臟功能是否正常。
  • 耳鼻喉科: 若有眩暈、耳鳴等症狀,可檢查聽力、平衡功能等,排除內耳疾病的可能性。

當排除生理因素後,下一步就應該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這些專科醫師具備專業知識,能夠:

  • 評估恐慌症狀: 透過詳細問診、心理測驗等,評估恐慌發作的頻率、強度、誘發因素,以及對生活的影響。
  • 診斷恐慌症: 根據DSM-5等診斷標準,判斷是否符合恐慌症的診斷。
  • 擬定治療計畫: 針對個人狀況,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生活方式調整等。

總而言之,面對恐慌發作,不要慌張。 先尋求一般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協助,排除生理疾病的可能性,再轉介至身心科或精神科,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才能找到恐慌的真正原因,重拾平靜的生活。

記住,尋求專業協助並不可恥,勇敢面對問題,才是戰勝恐慌症的第一步。 及早治療,就能及早擺脫恐慌的陰影,迎向更健康、更快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