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很傷身體嗎?

2 瀏覽次數

抗生素主要由肝腎代謝,腎功能不佳的長者需調整劑量。兒童若非先天腎病,於安全劑量內使用抗生素,通常不會造成明顯身體負擔,家長不需過度擔心。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抗生素是傷身藥?破解迷思,正確看待抗生素的功與過

抗生素,如同雙面刃,在對抗細菌感染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同時,它也常被冠上「傷身」的標籤,讓許多民眾聞之色變。那麼,抗生素真的如此可怕嗎?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抗生素的使用呢?

首先,我們要釐清一個觀念:抗生素並非萬能藥,它只對細菌感染有效,對於病毒引起的感冒、流感等疾病,抗生素是無效的。濫用抗生素不僅無法治療疾病,反而會助長抗藥性細菌的產生,使得未來真正需要抗生素時,藥物失效,造成更大的健康威脅。

的確,抗生素主要透過肝臟和腎臟進行代謝,因此肝腎功能不佳的人在使用抗生素時需要特別小心。尤其是腎功能衰退的長者,醫師通常會根據其腎功能狀況調整劑量,以避免藥物在體內累積,造成負擔。

至於兒童,許多家長更是對抗生素的使用充滿擔憂。事實上,除非兒童本身患有先天性腎臟疾病,否則在醫師評估後,於安全劑量範圍內使用抗生素,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負擔。家長不應過度恐慌,反而應積極配合醫師的指示,讓孩子完成整個療程,才能徹底根除細菌感染。

然而,抗生素的潛在影響仍然存在,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面向:

  • 腸道菌群失衡: 抗生素不僅會殺死有害細菌,也會影響腸道內有益菌的生存,造成腸道菌群失衡。這可能導致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長期下來甚至會影響免疫力。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間,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幫助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

  • 藥物過敏: 就像其他藥物一樣,抗生素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輕微的過敏反應可能表現為皮膚紅疹、搔癢,嚴重的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狀況。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應告知醫師是否有藥物過敏史,並在用藥期間密切注意身體反應。

  • 抗藥性: 長期或不當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使得原本有效的藥物失效。這不僅會延長治療時間,增加醫療成本,更會對公共衛生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們應遵循醫師的指示,不要自行購買或要求醫師開立不必要的抗生素。

總結來說,抗生素並非完全的「傷身藥」,只要在醫師的專業指導下,謹慎使用,就能將其副作用降到最低。家長不應過度恐慌,反而要理性看待,並積極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才能真正減少對抗生素的依賴。

我們必須謹記,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才是維護健康的根本之道。而當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請相信專業,與醫師充分溝通,共同守護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