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手會麻是什麼原因?

10 瀏覽次數

睡姿不良、長期壓迫手部或腳部,或是更年期症狀,都可能導致早上手麻。 腕隧道症候群則是由腕道神經受壓所致。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清晨醒來,發現雙手麻痺,那種又酸又脹的感覺著實令人不悅。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但早上手麻的原因並非單一,輕則睡姿不良,重則可能預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讓我們深入探討,究竟哪些因素會導致我們在清晨迎接麻痺的「早安問候」?

最常見且好理解的原因,莫過於睡姿不良。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睡眠,例如手臂壓在身體下方、枕頭過高或過低,都可能造成神經或血管受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引起手部麻痺。這種情況通常在起床後活動一下肢體,血液循環恢復正常後便會自然消退,並無大礙。 腳部長時間處於被壓迫狀態,例如側睡時腳踝互相壓著,也可能因神經受壓,反射性地造成手麻。這一點往往容易被忽略。

此外,更年期婦女也容易出現早上手麻的症狀。更年期女性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進而導致肢體麻痺或刺痛感,手麻只是其中一種表現。這類症狀通常伴隨其他更年期症狀,例如潮熱、盜汗、情緒波動等,需要專業醫生診斷和治療。

然而,如果早上手麻的頻率頻繁且持續時間較長,甚至伴隨著疼痛、無力或肌肉萎縮等症狀,則需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警訊。腕隧道症候群是由於腕隧道內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所引起的,其症狀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半側的麻痺、刺痛和疼痛感,往往在夜間或清晨較為明顯。長期未得到治療,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和功能喪失。

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如頸椎病變、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也可能導致早上手麻。因此,若早上手麻的狀況頻繁出現、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或是透過調整睡姿、改善生活習慣後仍未見改善,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切勿輕忽。 及早發現問題,才能有效預防和治療,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別讓清晨的麻痺,成為你健康亮紅燈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