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止痛藥可以一直吃嗎?

6 瀏覽次數

消炎止痛藥雖能快速緩解疼痛,但長期服用暗藏風險。它可能影響腎臟血管,導致收縮並損害腎功能。年長、缺水、患有慢性病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者,更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務必謹慎使用。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消炎止痛藥:止痛救急,但長期服用真的好嗎?

消炎止痛藥,就像是現代人的救星,頭痛、經痛、肌肉痠痛…只要吞一顆,彷彿世界都安靜了。但你知道嗎?這些快速緩解疼痛的「好朋友」,如果長期不加節制地使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

許多人誤以為消炎止痛藥就像維他命,沒事吃一下也無妨。但事實上,消炎止痛藥的主要作用機轉是抑制體內特定酵素的活性,進而減少發炎反應和疼痛感。然而,這些酵素也參與身體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長期抑制,就可能產生副作用。

其中,對腎臟的影響尤其值得注意。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干擾腎臟血管的正常運作,導致血管收縮,影響腎臟的血流供應。想像一下,本來應該順暢流動的河流,突然被縮緊了河道,水流自然會受到阻礙。長期下來,腎臟細胞因為缺乏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功能就會逐漸受損。

特別是對於以下幾類族群,更需要對消炎止痛藥抱持謹慎的態度:

  • 年長者: 隨著年齡增長,腎功能自然會逐漸衰退,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更容易加劇腎臟負擔。
  • 水分攝取不足者: 水分不足會降低腎臟的排毒能力,更容易受到藥物影響。
  • 慢性病患者: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腎臟本身就比較脆弱,更要小心使用消炎止痛藥。
  • 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者: 多種藥物之間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增加腎臟負擔,提高腎臟受損的風險。

更嚴重的是,長期或過量服用消炎止痛藥,甚至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因此,我們在使用消炎止痛藥時,務必謹記以下幾點:

  1. 尋求專業醫師或藥師的建議: 不要自行購買、長期服用,應諮詢醫師或藥師的專業意見,了解正確的用藥方式和劑量。
  2. 遵循指示服用: 嚴格按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服用,不要自行增加劑量或延長服用時間。
  3. 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幫助腎臟代謝藥物。
  4. 留意身體狀況: 如果在服用消炎止痛藥後出現任何不適,例如:水腫、尿量減少、噁心、嘔吐等,應立即停止用藥並就醫。
  5. 尋找非藥物性的疼痛管理方法: 對於慢性疼痛,可以考慮物理治療、針灸、按摩等非藥物性的治療方式。

消炎止痛藥雖然能快速緩解疼痛,但並非萬靈丹。我們應該將它視為緊急時的救兵,而非長期依賴的對象。只有正確使用、謹慎評估風險,才能確保我們的健康不受損害。記住,止痛救急可以,但長期服用,真的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