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剛吃飽又覺得餓?

5 瀏覽次數

假性飢餓發生時,大腦會誤認身體需要進食,原因可能出於以下兩種情況:

  • 大量攝取高碳水化合物或高糖份食物,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身體釋放大量胰島素降低血糖,但過多的胰島素反而使血糖過低。
  • 荷爾蒙變化,例如生理期前黃體素分泌降低,導致血液脂肪濃度下降,讓大腦誤判成需要補充熱量,產生虛假的飢餓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剛吃飽卻又餓?破解身體發出的「假性飢餓」訊號!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才剛吃飽,沒過多久,肚子又開始咕嚕咕嚕叫,好像餓了好久一樣?別擔心,你可能不是得了什麼怪病,而是遇到了所謂的「假性飢餓」。

假性飢餓是一種大腦發出的錯誤訊號,它會讓你誤以為身體需要進食,但實際上,你的身體並不需要額外的能量。了解假性飢餓的成因,才能有效破解這個騙局,擺脫不必要的進食,維持健康體態。

文章开头提到的兩種情況確實是假性飢餓的常見原因。但是,造成這種令人困擾現象的原因其實更加複雜,而且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除了血糖波動和荷爾蒙影響,還有哪些原因會讓你剛吃飽又覺得餓呢?

  • 飲食內容不均衡: 即使吃飽,但如果你的食物缺乏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就很容易產生飽足感不足的問題。這些營養素的消化速度較慢,能夠更有效地穩定血糖,並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只吃大量的澱粉,就像搭雲霄飛車,血糖快速上升又快速下降,飢餓感自然容易提前報到。

  • 脫水: 有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把口渴的訊號誤解為飢餓。下次在你覺得餓的時候,不妨先喝一杯水,觀察看看飢餓感是否有所減輕。

  • 壓力與情緒: 壓力過大或情緒低落時,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進而影響食慾。許多人會透過「情緒性飲食」來舒緩壓力,導致明明不餓卻想吃東西的狀況。

  • 睡眠不足: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影響調節食慾的荷爾蒙,例如瘦體素和飢餓素。缺乏睡眠會讓飢餓素分泌增加,進而刺激食慾。

  • 不良的飲食習慣: 有些人習慣狼吞虎嚥,吃飯速度過快,導致大腦還沒接收到飽足的訊號,就已經吃下過多的食物。也有人習慣邊吃飯邊滑手機或看電視,容易分散注意力,忽略身體發出的飽足感。

如何避免假性飢餓?

  • 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注重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
  • 細嚼慢嚥: 放慢吃飯速度,讓大腦有時間接收飽足的訊號。
  • 充足飲水: 隨時補充水分,避免將口渴誤解為飢餓。
  • 管理壓力: 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避免情緒性飲食。
  • 充足睡眠: 確保每天獲得充足的睡眠,維持荷爾蒙平衡。
  • 記錄飲食: 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和時間,幫助你找出觸發假性飢餓的原因。

了解假性飢餓的成因,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就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食慾,擺脫不必要的進食,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理想的體態。下次再感到「剛吃飽又餓」時,不妨先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或許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避免被假性飢餓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