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壓力大會想吃東西?

4 瀏覽次數

壓力大時,身體分泌更多皮質醇,讓人感到飢餓。 同時,壓力也降低了血清素和多巴胺,讓人渴望高糖高脂食物,以獲得暫時性的情緒平復。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壓力大,為什麼想吃東西?

壓力,就像一團隱形的繩索,勒緊著我們的精神。當壓力來襲時,我們的身體和心理會做出各種反應,其中一個顯著的反應就是「想吃東西」。這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後,卻隱藏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機制。

許多人認為壓力大想吃東西,只是純粹的「情緒發洩」或「獎勵自己」,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生理反應。當我們感到壓力時,身體會啟動一連串的應激反應,其中最關鍵的激素之一就是皮質醇。

皮質醇,簡言之,就是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它會提高血糖,以便身體有更多能量應付壓力。這也導致了我們感到飢餓。身體感受到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應付挑戰,進而產生強烈的飢餓感。

然而,壓力帶來的飢餓感並不只是單純的能量需求。壓力同時也會影響我們大腦中許多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像是血清素和多巴胺。血清素和多巴胺與我們的幸福感、情緒穩定息息相關。壓力會降低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使我們感到焦慮、沮喪,甚至空虛。

這時,高糖高脂的食物便會扮演起「救贖者」的角色。這些食物迅速地釋放出能量,並立即提升血清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這種快速且明顯的效果,能讓人短暫地感受到情緒的平復,獲得一種暫時的滿足感。

這就像是一種身體的自我安慰機制。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不安時,身體會想透過攝取高糖高脂食物來調節情緒,以此減輕負面情緒,雖然這可能只是一種短暫的緩解,卻能有效地降低壓力帶來的痛苦感。

然而,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並用高糖高脂食物來舒緩情緒,則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健康問題,以及惡性循環。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無法真正解決壓力問題。

因此,面對壓力,我們需要找到更健康、更長久的方法來應對。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運動、冥想,以及尋求支持系統,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付壓力,並避免將壓力轉換成不健康的飲食行為。 唯有真正理解壓力與飲食的關聯,才能找到更有效、更持久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