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一直有飢餓感?

0 瀏覽次數

彭逸珊營養師指出,壓力、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常吃高GI食物、狼吞虎嚥、吃飯不專心,甚至疾病都可能讓人經常感到飢餓。想吃點心時,應先檢視生活習慣是否需要調整。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肚子咕嚕咕嚕叫不停?破解持續飢餓的迷思,找回飽足感!

你是否常常剛吃完飯沒多久,肚子又開始咕嚕咕嚕叫,彷彿永遠也填不飽?這種持續的飢餓感不僅讓人感到煩躁,更可能影響飲食習慣,甚至造成體重增加。彭逸珊營養師指出,壓力、睡眠不足、飲食不均衡等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然而,想要擺脫飢餓感的困擾,不能只是一味地克制食慾,更需要從根本原因著手,調整生活習慣。

首先,壓力就像一把隱形的匕首,默默地影響我們的生理機能。當我們處於高壓狀態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這是一種壓力荷爾蒙,它會刺激食慾,特別是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渴望。長期處於壓力下,身體容易誤以為需要更多能量來應付危機,因此持續產生飢餓感。

其次,睡眠不足也是一大敵人。缺乏睡眠會影響控制食慾的荷爾蒙——瘦素(leptin)和飢餓素(ghrelin)的平衡。睡眠不足會降低瘦素的分泌,同時增加飢餓素的分泌,導致我們更容易感到飢餓,並對高熱量食物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第三,飲食習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飲食不均衡,例如缺乏蛋白質、纖維質等營養素,會讓身體更快消化食物,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又快速下降,產生強烈的飢餓感。此外,經常食用高GI(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精緻澱粉、含糖飲料等,也會造成血糖波動過大,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進而導致血糖迅速下降,引發飢餓感。

第四,許多人忽略了進食方式的重要性。狼吞虎嚥會讓大腦來不及接收到飽足感的訊號,等到意識到已經吃太多時,往往已經超出身體所需。此外,吃飯不專心,邊看電視、邊滑手機,也容易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的食物,因為注意力分散,無法好好感受飽足感。

最後,某些疾病也可能導致持續的飢餓感。例如,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功能異常,無法有效利用血糖,容易出現血糖過高或過低的狀況,進而刺激食慾。甲狀腺機能亢進也可能導致新陳代謝加快,增加能量消耗,讓人更容易感到飢餓。

因此,想要擺脫持續飢餓的困擾,需要全面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 壓力管理: 嘗試透過運動、冥想、瑜珈等方式來舒緩壓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
  • 充足睡眠: 確保每天有7-8小時的充足睡眠,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 均衡飲食: 選擇富含蛋白質、纖維質、健康脂肪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堅果等,避免過多高GI食物。
  • 細嚼慢嚥: 放慢進食速度,專心品嚐食物的味道,讓大腦有足夠的時間接收飽足感的訊號。
  • 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持續感到飢餓,且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建議尋求醫生或營養師的專業協助,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下次當你感到想吃點心時,先別急著塞零食,試著回想一下最近的生活作息,檢視上述提到的問題是否潛藏其中。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找到飢餓感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擺脫飢餓的魔爪,找回身體的平衡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