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太久血糖會變高嗎?

0 瀏覽次數

空腹時,身體將消耗儲存的肝醣,血糖水平會下降。理論上,空腹 8-10 小時,血糖最低,最不受食物影響。除非有特殊狀況,空腹時間達到 14 小時以上,血糖才會升高。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空腹太久,血糖反而會升高?破解迷思,深入了解空腹與血糖的微妙關係

許多人認為空腹血糖一定低,吃東西才會升高。事實上,這個觀念並非完全正確。空腹時間過長,血糖反而可能不降反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揭開空腹與血糖之間的微妙關係。

一般而言,空腹狀態下,身體會先利用儲存的肝醣來維持血糖穩定。肝醣就像人體的「備用電池」,能快速分解成葡萄糖,供應能量所需。因此,在空腹8-10小時左右,血糖通常會達到最低點,此時也最適合進行血糖檢測,能較準確反映身體的基礎血糖水平。

然而,當空腹時間過長,例如超過14小時,肝醣儲備逐漸耗盡,身體就會啟動另一套機制:透過升糖激素(例如:升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等)來提升血糖。這些激素會促使肝臟將非醣類物質,例如胺基酸、脂肪酸等,轉化成葡萄糖,以維持血糖的供應,避免低血糖的危險。這種現象稱為「空腹高血糖」或「黎明現象」。

想像一下,肝醣就像冰箱裡的食材,足夠應付短期需求。但當冰箱空了,我們就得外出採購,甚至得想辦法用其他材料烹煮食物。升糖激素就像這些「採購」和「烹煮」的機制,確保身體在沒有肝醣的情況下,仍然能獲得足夠的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空腹高血糖的程度和個人體質、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有些人可能空腹較長時間也不會有明顯的血糖升高,而有些人則可能較為敏感。尤其是有糖尿病、胰島素阻抗或其他代謝相關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空腹高血糖的現象。

此外,壓力、睡眠不足、感染等因素也會影響升糖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血糖水平。因此,若發現自己空腹血糖偏高,除了檢視空腹時間外,也應考慮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

總而言之,空腹血糖並非越低越好,過長的空腹時間反而可能導致血糖升高。維持規律的飲食,避免長時間空腹,才是穩定血糖的關鍵。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飲食計畫,並定期監測血糖,才能有效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別讓錯誤的觀念影響了你的健康,讓我們一起正確理解空腹與血糖的關係,邁向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