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平均活到幾歲?

9 瀏覽次數

思覺失調症患者若未妥善治療,平均壽命恐縮短10至20年,且自殺風險高達10%,遠高於一般人,更易併發身心多種疾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存活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壽命:一個被誤解的數字

坊間流傳著精神分裂症患者壽命較短的說法,普遍認為會縮短 10 至 20 年。這句話本身並非完全錯誤,但卻容易造成誤解,甚至加深社會大眾對這項疾病的負面標籤。事實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壽命縮短,並非疾病本身直接導致,而是與疾病相關的許多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平均壽命」的含義。這是一個統計數據,反映的是一群人的平均死亡年齡。它並不能準確預測個別患者的壽命。 影響精神分裂症患者壽命的因素,遠比單純的疾病診斷複雜許多。

其一,是疾病本身所伴隨的症狀及併發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經歷嚴重的幻覺、妄想、思維混亂等,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功能,例如:工作、社交、自我照顧等。長期缺乏良好的生活照顧和自我管理,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缺乏運動、衛生習慣不良,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併發症才是真正縮短壽命的元兇。

其二,是自殺風險的提升。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的風險確實遠高於一般人,約為 10% 。 長期與疾病抗爭,加上社會壓力、歧視以及對疾病缺乏了解,都可能讓患者感到絕望,進而產生輕生的念頭。及時的治療和充分的支持系統,是降低自殺風險的關鍵。

其三,是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及治療的遵循性。在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或家庭,患者可能無法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進而延誤病情,惡化併發症,最終影響壽命。 此外,患者的治療遵循性也至關重要。許多患者因疾病影響,難以持續服藥或參與心理治療,這都將影響治療效果,並間接影響壽命長短。

總而言之,「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壽命縮短 10 至 20 年」這句話,更應該被理解為:若未妥善治療,並伴隨其他不良生活型態及缺乏社會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壽命可能比一般人短 10 至 20 年。 及早診斷、積極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社會支持網絡以及持續的醫療追蹤,才是延長精神分裂症患者壽命,並提升其生活品質的關鍵。 我們不應將焦點單純放在「壽命」這個數字,而應更關注如何提供患者更完善的照護,讓他們能過上有尊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