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的藥會變笨嗎?

4 瀏覽次數

服用精神科藥物並不會讓人變笨。所謂的「變笨」感,可能源於醫師為改善其他症狀,例如失眠或焦慮,而額外開立鎮定劑或安眠藥所致的副作用,而非藥物本身的影響。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精神科的藥會變笨嗎?打破迷思,了解真相

許多人在面對精神科藥物時,心中總會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吃精神科的藥會變笨嗎?」這是一個非常常見,卻又充滿誤解的問題。我們需要釐清的是,精神科藥物本身的目的並不是讓人變笨,而是為了改善精神疾病帶來的困擾。

許多人之所以會有「變笨」的感覺,其實可能來自於以下幾點:

1. 副作用影響: 某些精神科藥物,特別是某些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或是為了改善睡眠品質而開立的鎮靜安眠藥,可能會產生嗜睡、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讓人感覺反應變慢、思考變得遲鈍,進而誤以為自己「變笨」了。但這並非藥物直接損害智力,而是副作用暫時性的影響。

2. 疾病本身的影響: 精神疾病本身就會影響認知功能。例如,嚴重的憂鬱症會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思考速度變慢。當疾病獲得控制,這些認知功能也會逐漸恢復。所以,有時「變笨」的感覺,反而是疾病未得到妥善治療的表現。

3. 劑量調整: 剛開始服用精神科藥物時,醫師會進行劑量調整,以找到最適合你的劑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劑量過高或過低,而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症狀,包括影響認知功能。一旦劑量穩定下來,這些症狀通常會消失。

4. 長期用藥的考量: 長期使用某些精神科藥物,的確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輕微的影響。但這需要長時間、高劑量使用,而且並非所有藥物都有此影響。重要的是,必須定期與醫師討論用藥情況,評估利弊得失。

如何應對「變笨」的感覺?

  • 與醫師充分溝通: 如果你覺得服藥後出現「變笨」的感覺,務必與醫師詳細溝通。醫師可以協助判斷是否為副作用所致,並調整藥物種類、劑量,或提供其他應對方法。
  • 尋求非藥物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職能治療等非藥物治療,也能幫助改善認知功能。
  •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都能提升認知功能。
  • 進行認知訓練: 透過一些認知訓練遊戲或活動,可以幫助提升注意力、記憶力、反應速度等認知能力。

總結來說,服用精神科藥物本身並不會讓人變笨。所謂的「變笨」感,可能源於副作用、疾病本身、劑量調整等因素。重要的是,與醫師保持密切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才能在控制疾病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維持認知功能。不要因為害怕「變笨」而拒絕治療,讓疾病影響你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