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會傷害人嗎?

1 瀏覽次數

躁鬱症患者在躁期情緒波動劇烈,衝動易怒,自我控制力下降,可能導致言語或肢體攻擊行為。然而,這並非患者本意,而是疾病影響下的反應。 理解並給予支持,遠比責備更為重要。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五百元,談躁鬱症的傷害:它傷害的,不只是患者本身。

五張百元大鈔,或許買不到一個完整的答案,但足以讓我們深入探討躁鬱症這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疾病,以及它帶來的傷害。很多人誤以為躁鬱症患者只是「情緒化」、「喜怒無常」,輕描淡寫帶過,但實際上,躁鬱症的傷害,遠比想像中深刻且複雜,它不僅傷害患者自身,更可能波及周遭親友,甚至社會整體。

文章開頭便點明躁期患者可能出現的行為:情緒劇烈波動、衝動易怒、自我控制力下降,進而導致言語或肢體攻擊。然而,這絕非患者「想傷害人」。這是一點必須強調的重點。躁鬱症的本質,是腦部神經化學物質失衡,導致情緒調節功能異常。想像一下,一個失去平衡的精密儀器,它的運作必然會出現偏差。患者在躁期,如同失去控制的機器,行為不受意識主導,如同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操控,無法自拔。

因此,將躁期患者的行為直接理解為「惡意傷害」,是極其不公平且缺乏同理心的。他們並非故意為之,而是疾病的受害者。責備、謾罵、孤立,只會加劇他們的痛苦,讓他們陷入更深的絕望與自責,進而惡化病情,形成惡性循環。

躁鬱症的傷害,體現在多個層面:

對患者自身的傷害:躁鬱症的起伏週期,猶如坐上雲霄飛車,從天堂跌落地獄。躁期的高亢與亢奮,耗竭身心能量;鬱期則伴隨低落、絕望、甚至自殺念頭。這種巨大的情緒落差,長期下來,會造成患者身心俱疲,影響工作、學業、人際關係,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對家人的傷害:照顧躁鬱症患者,如同走鋼索,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智慧。家屬不僅要承受患者情緒波動帶來的壓力,更要學習如何應對突發狀況,並在患者陷入低潮時給予支持與陪伴。長期的身心負擔,可能導致家屬身心俱疲,甚至出現精神疾病。

對社會的傷害:躁鬱症患者的失能,會增加社會負擔。若得不到妥善的治療與支持,患者可能無法正常工作或生活,需要依賴社會資源。此外,在病情未獲得控制的情況下,患者的行為也可能對社會安全造成一定的風險。

因此,理解與支持,才是面對躁鬱症的正確態度。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減輕躁鬱症傷害的關鍵。這需要社會大眾提升對躁鬱症的認識,減少歧視與誤解,建立友善的環境,讓患者能安心就醫,接受治療,重拾健康的人生。 五百元買不到答案,但它可以買到一本關於躁鬱症的書籍,或是一次與專業醫師的諮商,這些,才是真正幫助患者和家屬走向康復之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