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可以自己去嗎?

7 瀏覽次數

雖然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就醫需家長同意,但你的身體是你的,你有權利尋求專業協助!勇敢踏出第一步,尋求身心科協助,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照顧。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身心科可以自己去嗎?

青少年時期,心情的起伏就像雲霄飛車,有時興奮雀躍,有時卻又低落迷惘。課業壓力、同儕相處、感情波折,甚至對未來的徬徨,都可能讓我們的情緒翻江倒海。這時候,你可能會想:「我需要幫助,但我可以自己去看身心科嗎?」

的確,根據台灣的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就醫需要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這讓許多青少年卻步,擔心被家人誤解,或害怕說出口後反而造成更大的壓力。但請記住,你的身體是你的,你的感受是真實的,你有權利尋求專業協助,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雖然法律有規定,但現實情況並非完全僵化。以下提供一些你可以參考的做法:

1. 嘗試與家人溝通:

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例如家人心情較為輕鬆的時刻,坦誠地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你可以說:「最近我感覺壓力很大/很低落/很焦慮…,我想去身心科看看,尋求專業的幫助。」 試著讓家人理解你並非無理取鬧,而是真的需要協助。

2. 尋求學校資源:

學校的輔導室是你可以求助的第一站。輔導老師擁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可以傾聽你的煩惱,提供初步的協助,並協助你與家人溝通就醫的必要性。

3. 聯絡相關機構:

台灣有許多提供青少年心理諮詢的機構,例如張老師基金會、生命線等等。這些機構可以提供免費的電話諮詢,以及轉介服務,協助你找到適合的資源。

4. 部分醫療院所提供青少年友善門診:

有些醫療院所設有青少年友善門診,提供較為彈性的就醫方式,並注重保護青少年的隱私權。你可以事先詢問了解相關的資訊。

5. 善用網路資源: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心理健康的資訊和資源,例如衛福部的網站、一些心理健康平台等等。你可以透過這些管道了解相關知識,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協助方式。

即使一開始無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也請不要放棄尋求幫助的機會。勇敢踏出第一步,聯繫學校輔導老師、相關機構,或利用網路資源,都是你可以嘗試的方法。你的身心健康值得被重視,而尋求專業協助,是照顧自己的重要一步。 記住,你不是孤單的,總有人願意傾聽你的聲音,陪伴你度過難關。 你值得擁有更快樂、更健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