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可以看到就醫紀錄嗎?

15 瀏覽次數

醫師無法直接取得病患在其他醫療院所的完整就診紀錄。 除非病患同意,或依法有特定需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我的醫療紀錄,我的隱私權:醫生真的可以看到我的所有就醫紀錄嗎?

許多人看醫生時,心裡或許會閃過這樣的疑問:醫生真的可以看到我過去在其他醫院或診所的就診紀錄嗎?答案是:不一定。 雖然坊間流傳著醫生可以調閱所有病歷的說法,但實際上,醫師並不像想像中擁有那麼大的權力,直接取得病患在其他醫療院所的完整就診紀錄。這牽涉到一個重要的議題:醫療隱私權。

我們的醫療紀錄,包含了個人相當敏感的健康資訊,從病史、檢查結果到用藥紀錄等等,都屬於個人隱私的範疇。為了保障病患的隱私權益,法律設下重重關卡,限制了醫療資訊的流通。醫師並非擁有「萬能鑰匙」,可以隨意取得所有病患過去的就診紀錄。

那麼,什麼情況下醫師才能看到病患的其他就醫紀錄呢?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 病患主動同意授權: 這是最常見且最合法的途徑。如果病患自願提供其他醫療院所的就診紀錄,例如攜帶過去的檢查報告、處方箋等,或是同意授權醫師向其他醫療院所調閱資料,那麼醫師就能取得這些資訊。這完全基於病患的自主意願,也保障了病患的知情權。 病患可以選擇只提供部分資料,或完全不提供,這項權利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2. 依法有特定需求: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基於法律規定或公共利益考量,醫師可能需要取得病患的其他就醫紀錄。例如,涉及司法案件、傳染病防治、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單位可能依法要求醫療機構提供病患資料,以利調查或處置。 然而,這些情況都必須符合嚴格的法定程序,並經過相關單位的審核與授權,並非醫師單方面就能決定。

總而言之,醫師無法像想像中那樣輕易取得病患在其他醫療院所的完整就診紀錄。 保護病患的醫療隱私權,是醫療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我們應該了解自己的權利,在就醫過程中積極參與,並在需要時主動與醫師溝通,確保自己的隱私得到充分的保障。 醫療紀錄是個人的重要資產,妥善管理與保護它,才能真正守護我們的健康與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