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可以生小孩嗎?

2 瀏覽次數

女同志生子權利受關注。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後,不應限制配偶生殖醫療權,應合法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約5-6%生殖醫學患者為女同志,每年約千名女同志赴國外進行人工生殖療程。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女同志想孕育下一代,在台灣,這條路走得比異性戀伴侶艱辛許多。儘管2019年同婚專法通過,讓同性伴侶得以享有婚姻的權利,卻獨漏了人工生殖的權益,形成「婚姻平權」與「生育平權」的落差。這也讓許多渴望擁有孩子的女同志家庭,被迫踏上跨國求子的漫漫長路,身心俱費。

根據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統計,每年約有上千名女同志伴侶遠赴海外尋求人工生殖的協助,常見的目的地包括美國、西班牙、丹麥等國。這些國家對人工生殖的規範相對開放,不限於異性戀已婚夫妻,單身女性或女同志伴侶也能合法使用相關技術。然而,跨國求子不僅耗費龐大的金錢,更增添了許多額外的負擔。除了機票、住宿、生活費等支出,還得面對語言隔閡、文化差異、醫療體系不熟悉等挑戰。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療程中,她們缺乏來自家人朋友的實質支持,心理壓力更是難以言喻。

試想,一個渴望孩子的家庭,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必須遠赴異國,承受著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這究竟是追求幸福,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歧視?台灣的醫療技術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生殖醫學的發展也相當成熟,為何卻將自己的國民拒於門外,迫使她們捨近求遠?

目前,台灣的《人工生殖法》僅限於不孕症的異性戀夫妻,將女同志伴侶排除在外,這不僅限制了同志家庭的生育權益,也違背了憲法保障的平等原則。約有5-6%的生殖醫學患者為女同志,這個數字突顯了女同志人工生殖的需求並非少數個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允許女同志伴侶合法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不僅能讓她們擁有在台灣孕育下一代的權利,也能減輕她們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更能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成長。

開放女同志人工生殖,並非挑戰傳統家庭價值,而是尊重多元家庭的樣貌。孩子需要的不是特定性別的父母,而是充滿愛與責任感的家庭。給予女同志伴侶平等的生育權利,不僅是完善婚姻平權的最後一哩路,更是彰顯台灣社會包容與進步的價值。期盼相關法規能早日修正,讓所有渴望擁有孩子的家庭,都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平等地實現他們的夢想,讓愛不再有藩籬,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愛中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