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多度要食退燒藥?

7 瀏覽次數

發燒有助提升身體抵抗力,但體溫過高仍需服用退燒藥。建議肛溫超過38.5℃、口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或耳溫超過38.5℃時,才需使用退燒藥緩解不適。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發燒,這把身體的「警戒之火」,究竟該如何應對? 許多人對於幾度要吃退燒藥感到困惑,既擔心高燒的風險,又害怕過度用藥。其實,發燒本身並非敵人,它是身體免疫系統奮力對抗入侵者的表現,適度的發燒甚至能提升免疫力,讓「戰火」快速平息。但這把火若燒得太旺,就得小心控制了。

我們常聽到的「38度就要吃退燒藥」並非放諸四海皆準的鐵則。 不同的測量方式,會得到不同的體溫數值,因此,單純以攝氏度數作為用藥依據,容易造成誤判。更重要的是,除了溫度,我們還需要考慮發燒的持續時間、伴隨症狀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況。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才需要服用退燒藥呢? 一般而言,我們建議以以下標準為參考:

  • 肛溫超過 38.5℃: 肛溫被認為是最接近體核溫的測量方式,因此,當肛溫超過 38.5℃ 時,表示體溫已經相當高,需要積極處理。

  • 口溫超過 38℃: 口溫測量方便,但容易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飲食、飲水等。 因此,口溫超過 38℃ 也是一個需要考慮服用退燒藥的指標。

  • 腋溫超過 37.5℃: 腋溫測量的準確性較低,但仍可作為參考。 如果腋溫超過 37.5℃,且伴隨明顯不適,例如頭痛、全身痠痛、倦怠等,建議考慮服用退燒藥。

  • 耳溫超過 38.5℃: 耳溫槍測量方便快捷,但其準確性也受到耳垢、耳道形狀等因素影響。 耳溫超過 38.5℃,同樣需要考慮退燒藥的使用。

然而,溫度只是參考依據,更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整體狀況。 如果孩子即使體溫未達上述標準,但卻出現持續哭鬧、嗜睡、呼吸急促、脫水等症狀,也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反之,如果體溫雖然超過上述標準,但孩子精神狀況良好,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可以先觀察,並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例如溫水擦拭、多喝水等。

切記,退燒藥只是緩解症狀,並不能治癒疾病。 服用退燒藥前,務必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並遵照醫囑或藥師指示服用。 針對嬰幼兒或特殊疾病患者,更應諮詢醫生,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發燒只是身體的警訊,找出真正致病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當孩子發燒時,家長應保持冷靜,仔細觀察,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才能讓孩子平安度過發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