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壓力大會失眠?

7 瀏覽次數

壓力、焦慮或憂鬱等負面情緒,會刺激體內釋放腎上腺素與皮質醇等荷爾蒙,使生理處於亢奮狀態,難以放鬆入睡,導致失眠。 持續的壓力更會干擾睡眠週期,加劇失眠問題。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壓力山大?小心睡眠也跟著鬧脾氣!解析壓力與失眠的惡性循環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無一不帶來或大或小的壓力。短期壓力或許能激發潛能,但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不只身心俱疲,連睡個好覺都變成奢求。為什麼壓力越大,越容易在床上翻來覆去、數羊數到天亮呢?這背後其實有著複雜的生理機制在運作。

簡單來說,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時,大腦會啟動所謂的「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這是一種原始的生存機制,旨在應對威脅。為了提供身體足夠的能量來戰鬥或逃跑,大腦會指揮內分泌系統釋放大量的 腎上腺素皮質醇

  • 腎上腺素 讓我們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緊繃,整個人進入高度警戒狀態,就像一位準備衝刺的短跑選手,隨時準備爆發。
  • 皮質醇 則負責調動體內的能量儲備,提升血糖濃度,確保身體有足夠的燃料來應付挑戰。

這些生理變化在短期內或許有助於應付危機,但如果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體內持續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就會造成以下幾點問題,進而導致失眠:

  1. 過度亢奮: 腎上腺素就像是身體的「興奮劑」,它會刺激神經系統,讓我們保持清醒和警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身體疲憊,大腦也難以進入放鬆狀態,難以入睡。
  2. 擾亂生理時鐘: 皮質醇的分泌有其規律的晝夜節律,通常在早晨達到高峰,然後逐漸下降,在夜晚降至最低,以便讓我們進入睡眠。然而,持續的壓力會打破這種節律,導致皮質醇在夜晚仍然維持在高水平,干擾睡眠週期,讓我們無法進入深層睡眠,甚至提早醒來。
  3. 焦慮和思緒紛亂: 壓力常常伴隨著焦慮、擔憂和負面想法。這些思緒像跑馬燈一樣在腦海中盤旋,讓我們難以靜下心來。越想睡,腦袋越清醒,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4. 身體不適: 長期壓力也可能導致肌肉緊繃、頭痛、消化不良等身體不適。這些不適感會干擾睡眠,讓我們無法找到舒適的睡姿,難以安然入睡。

總之,壓力並非只是情緒上的困擾,它會透過複雜的生理機制,直接影響我們的睡眠品質。想要擺脫失眠的困擾,除了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外,更重要的是學習有效地管理壓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例如運動、冥想、閱讀、聽音樂等等。只有當我們學會與壓力和平共處,才能找回屬於自己的寧靜夜晚,擁抱甜美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