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什麼時候要縫?

7 瀏覽次數

傷口縫合目的在於止血、對齊傷口,加速癒合並減少疤痕。深層傷口、位於關節或易拉扯部位的傷口,醫師通常建議縫合。同時,也會考量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免疫疾病或服用抗凝血劑等狀況。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傷口要縫?別怕!釐清傷口縫合的時機與考量

受傷是人生難免會遇到的狀況,面對大小不一的傷口,除了基本的清潔與消毒,你是否也曾疑惑:「這個傷口到底需不需要縫合?」別擔心,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傷口縫合的必要性、時機,以及醫生判斷時會考量的種種因素,幫助你對傷口處理有更全面的認識。

縫合的目的:不只是「縫起來」這麼簡單!

傷口縫合不只是單純地把傷口「縫起來」而已,背後有著多重考量與目的:

  • 有效止血: 較深的傷口往往伴隨著較大的出血,透過縫合可以快速有效地止血,避免失血過多。
  • 精準對齊傷口邊緣: 縫合可以將傷口邊緣對齊,讓組織能夠更順利地癒合,減少錯位的可能,降低疤痕產生的機會。
  • 加速傷口癒合: 透過縫合,傷口能更快速地癒合,縮短恢復期,減少感染風險。
  • 降低疤痕增生與攣縮: 精準的縫合可以減少傷口癒合過程中的張力,進而降低疤痕增生的機會,特別是在關節處或易拉扯的部位,更能避免疤痕攣縮影響活動功能。

哪些狀況需要考慮縫合?幾個關鍵指標告訴你!

雖然並非所有傷口都需要縫合,但以下幾種狀況,建議儘速尋求醫療協助,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縫合:

  • 傷口深度較深: 通常深度超過0.5公分,甚至能看到皮下組織、肌肉或骨骼的傷口,通常需要縫合。
  • 傷口位於關節或容易拉扯的部位: 例如手肘、膝蓋等部位,活動時容易拉扯傷口,影響癒合,甚至造成傷口裂開。
  • 傷口持續出血、難以止血: 無論是按壓止血或其他方式都無法有效止血的傷口,應考慮縫合。
  • 傷口邊緣不整齊、缺損嚴重: 傷口邊緣不平整,不利於自然癒合,容易造成難看的疤痕。
  • 傷口有異物殘留: 若傷口內有玻璃碎片、木屑等異物,應由專業人員移除並進行縫合,避免感染。
  • 動物咬傷或遭生鏽物品刺傷: 這類傷口感染風險較高,應儘速就醫,評估是否需要縫合及施打破傷風疫苗。

除了傷口本身,這些因素也會影響縫合決定!

除了傷口本身的狀況,醫生也會考量患者的個別情況:

  • 患者的健康狀況: 患有糖尿病、免疫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傷口癒合能力較差,可能需要縫合以加速癒合。
  • 是否服用抗凝血劑: 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傷口容易出血,可能需要縫合來止血。
  • 年齡: 年長者的皮膚較薄且彈性較差,傷口癒合速度較慢,也可能需要縫合。
  • 傷口的位置: 臉部等重要部位的傷口,為了美觀考量,通常會建議縫合。

總結:別害怕,及時就醫才是王道!

面對傷口,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進行初步的清潔與止血。如果傷口符合上述需要考慮縫合的狀況,請不要猶豫,儘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醫生會根據你的傷口狀況與個人情況,做出最合適的判斷與處置,幫助你安全有效地處理傷口,減少疤痕的產生,讓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