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有沒有中風?
2 瀏覽次數
中風辨識:爭分奪秒,從細微處發現潛藏危機
中風,這個潛藏在生活中的健康殺手,往往來得猝不及防。它不僅嚴重威脅生命,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失能,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在黃金治療時間內快速辨識中風,並及時送醫,就顯得至關重要。
雖然「FAST」口訣 (Face臉歪、Arm手垂、Speech說話不清、Time把握時間) 已經廣為人知,但中風的症狀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除了FAST之外,我們更需要深入了解,才能更準確地判斷中風的可能。
FAST 口訣之外的警訊:
- 突發性的視覺障礙: 中風可能影響控制眼部肌肉的神經,導致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複視(看東西有重影),甚至視野缺損,例如突然看不到一側的東西。
- 劇烈頭痛,伴隨其他症狀: 如果你從未經歷過如此劇烈的頭痛,而且伴隨著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等症狀,務必高度警惕,這可能是出血性中風的徵兆。
- 突發性的平衡失調: 突然感到頭暈、站不穩、走路困難,甚至無法協調肢體動作,需要攙扶才能行走,也可能是小腦中風的表現。
- 無法解釋的麻木或無力: 不僅僅是手臂,臉部、腿部,甚至身體一側都可能出現麻木、無力感。這種感覺通常是突然發生,且程度不一。
- 意識模糊、反應遲鈍: 中風可能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意識模糊、嗜睡、無法正確回答問題,甚至失去意識。
- 吞嚥困難: 無法順利吞嚥食物或液體,容易嗆到或咳嗽,這也可能是腦幹中風的徵兆。
如何更細緻地觀察?
- 觀察臉部: 讓患者微笑,觀察嘴角是否歪斜,或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
- 檢查手臂: 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是否有單側手臂無力下垂的現象。
- 測試語言能力: 請患者說一句簡單的話,觀察是否口齒不清、表達困難,甚至無法理解他人說的話。
- 注意細微變化: 觀察患者是否有任何不同於以往的行為、情緒或認知變化。
中風風險族群更需警惕:
- 高血壓患者: 長期高血壓會加速血管硬化,增加中風風險。
-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增加血管阻塞的機會。
- 高血脂患者: 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增加中風風險。
- 心臟疾病患者: 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容易產生血栓,增加栓塞性中風的風險。
- 抽菸、酗酒者: 這些不良習慣會損害血管健康,增加中風風險。
- 有中風家族史者: 家族遺傳會增加中風的機率。
總結:
判斷中風並非易事,需要結合多方面的資訊進行判斷。除了牢記 FAST 口訣外,更要留意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一旦發現任何疑似中風的徵兆,切勿猶豫,務必立即撥打 119,爭取黃金治療時間。請記住,時間就是大腦,及時就醫能最大程度地減少中風帶來的傷害,為患者贏回健康與希望。
#中風 徵兆#中風 預防#快速 判斷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