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為什麼發冷?

3 瀏覽次數

感冒時發冷,是因為病毒影響了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大腦誤以為身體太冷,便會提高體溫設定點,讓你感到寒冷、發抖,藉此產生更多熱能。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感冒時為什麼會感到冷到骨子裡?解析發冷背後的生理機制

感冒,這個幾乎人人都有過的經驗,總是伴隨著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不適。然而,在眾多症狀中,最讓人難受的莫過於那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寒意,即使裹上厚厚的棉被,依然感覺冷到發抖。為什麼感冒會讓人覺得這麼冷呢?這背後其實牽涉到精密的生理機制。

簡單來說,感冒發冷並非真的是因為環境溫度太低,而是身體內部體溫調節出現了問題。罪魁禍首是入侵我們身體的病毒或細菌,它們透過影響腦部的「下視丘」,干擾了我們正常的體溫調節。

下視丘就像是我們身體的恆溫器,負責維持體溫的穩定。當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它們會釋放出一系列化學物質,例如細胞激素 (cytokine)。這些細胞激素會傳遞訊息到下視丘,使下視丘誤以為我們的身體正處於低溫狀態,需要提高體溫設定點。

想像一下,原本你身體的體溫設定在攝氏37度,但因為感冒,下視丘把它調高到了38.5度。這時,即使你實際的體溫可能已經是37度,但下視丘卻認為你還太冷了!於是,它會啟動一系列的升溫機制,例如:

  • 肌肉顫抖 (發抖): 肌肉快速且不自主的收縮,會消耗能量並產生熱能,試圖讓體溫達到下視丘設定的新高點。這就是我們感冒時會發抖的原因。
  • 血管收縮: 皮膚表面的血管收縮,減少熱量散失,將熱量集中在身體的核心區域。這也是為什麼感冒時,我們的皮膚會變得蒼白,摸起來冰冷的原因。
  • 增加代謝率: 身體會加速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熱量。

所以,感冒時的發冷,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處於寒冷的環境中,而是因為下視丘這個「恆溫器」被病毒欺騙,誤以為身體需要升溫。發冷、發抖,都是身體為了達到這個被設定的新體溫,所採取的自救機制。

這種體溫設定點的提高,其實也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方式。高溫環境可以抑制病毒或細菌的繁殖,同時促進免疫系統的活性,加速身體的康復。

因此,感冒時感到寒冷並發抖,雖然令人不舒服,但它是身體正在積極抵抗感染的信號。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休息、補充水分、維持室內溫暖,並且在必要時服用退燒藥,幫助身體對抗病菌,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