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房子容易倒?

3 瀏覽次數

設計不良的建築物,例如樑柱錯位、不連續,或懸臂結構過長且缺乏補強,在地震來襲時容易形成弱點而倒塌。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哪種房子容易倒?—— 地震中的危樓解析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房屋的抗震能力攸關生命安全。哪些房子在地震中容易倒塌?除了大家熟知的豆腐渣工程外,還有許多隱藏的危險因子需要我們警惕。

設計不良的建築物,如同文中所述,樑柱錯位、不連續,或懸臂結構過長且缺乏補強,的確容易在地震中形成弱點而倒塌。但除了這些,以下幾種房屋類型也需要特別關注:

一、老舊房屋:

許多老舊房屋建造年代久遠,當時的建築法規和施工技術不如現代完善,抗震能力較差。尤其是一些磚造或加強磚造房屋,牆體容易龜裂、傾斜,在地震中容易崩塌。此外,早期的房屋設計可能缺乏韌性連接,樑柱與牆體之間的連接不夠牢固,地震時容易發生分離,導致房屋倒塌。

二、違建或改建不當的房屋:

違章建築通常未經專業設計和施工,結構安全堪慮。任意加蓋樓層、陽台或改變房屋用途,都可能破壞房屋原有的結構平衡,增加地震時的風險。例如,將原本設計為住宅的低樓層改建為停車場,移除部分承重牆,就會削弱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三、地基不穩的房屋:

房屋的地基如同人的根基,穩固的地基才能支撐房屋的重量。建在軟弱地基、填土區或山坡地的房屋,在地震時容易發生土壤液化、地基滑動或邊坡坍塌等問題,導致房屋傾斜甚至倒塌。

四、一樓軟弱的房屋(軟腳蝦建築):

「軟腳蝦建築」指的是一樓挑高作為店面或停車場,牆體較少,結構強度明顯低於其他樓層的建築物。地震時,一樓容易發生變形或倒塌,導致整棟建築物傾斜或崩塌,如同蝦子被折斷了腳一樣。

五、缺乏妥善維護的房屋:

即使房屋結構設計良好,也需要定期檢查和維護,才能確保其抗震性能。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如果鋼筋暴露在外,受到鏽蝕,就會降低其承載能力。此外,樑柱接頭處的混凝土剝落、牆體出現裂縫等,都是需要重視的警訊,應及時修復。

除了以上幾點,房屋的形狀、高度、開窗大小及位置等因素也會影響其抗震能力。購買房屋時,除了考量價格和地段,更要重視房屋的結構安全。建議委託專業人士進行房屋檢測,確認房屋的抗震能力,才能住得安心又放心。

我們不能預測地震何時來臨,但可以做好準備,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害。選擇抗震能力佳的房屋,並定期檢查維護,才能在地震來臨時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