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高樓層往哪跑?

8 瀏覽次數

地震時,高樓層應就近躲在樑柱旁,檢查結構是否受損。切勿衝向戶外,除非是極低樓層。透天厝則往頂樓避難,大樓則躲入廁所或冰箱等堅固處所,遠離外牆。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地震來襲,高樓層住戶的求生指南:別再往下衝了!

台灣身處地震帶,地震頻繁已是生活日常。然而,每當大地搖晃,恐懼感依然揮之不去,特別是居住在高樓層的民眾,更是心慌意亂,想著該往哪裡逃?網路上的資訊眾說紛紜,許多人直覺反應就是往下衝,想逃到戶外空曠處,但這個想法在地震當下,對於高樓層住戶來說,卻可能是最危險的決定!

錯誤迷思:往外衝是最佳選擇?

許多人認為地震發生時,應該立刻逃到戶外空曠處。然而,對於高樓層住戶來說,地震時的電梯可能停擺、樓梯間人潮擁擠、甚至可能因建築結構受損而導致逃生路線受阻。更重要的是,地震搖晃劇烈時,在樓梯間移動反而更容易因失去平衡而跌倒受傷,甚至被掉落物砸中。

正確做法:就地避難,保護自己!

高樓層住戶在地震發生時,最安全的做法其實是「就地避難」,重點在於保護自己,等待地震平息後再視情況行動。

  • 尋找堅固的庇護點:

    • 梁柱旁: 這是最安全的首選。梁柱是建築結構中最堅固的部分,能提供最佳的保護。
    • 堅固的家具旁: 像是堅固的桌子、床邊,可以提供遮蔽,避免被掉落物砸傷。
    • 室內廁所:廁所的牆壁通常較為堅固,可以作為臨時的避難場所。
    • 冰箱旁: 大型冰箱通常結構堅固,也能提供一定的保護。
  • 遠離危險區域:

    • 外牆: 地震可能導致外牆崩塌,務必遠離。
    • 窗戶、玻璃: 玻璃容易破碎,造成割傷。
    • 懸掛物: 吊燈、櫃子上的物品容易掉落,保持距離。
  • 保護頭部和身體:

    • 用雙手抱頭,或者利用枕頭、棉被等物品保護頭部。
    • 盡量彎腰蜷曲身體,降低重心,避免跌倒。
  • 地震過後,冷靜檢查:

    • 地震平息後,務必檢查建築結構是否有明顯的損壞,例如牆壁出現裂縫、梁柱變形等。
    • 確認逃生路線是否安全,避免被倒塌的家具或掉落物阻礙。
    • 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收聽政府發布的相關資訊。

不同房屋類型的應對策略:

雖然高樓層住戶不建議往下衝,但不同房屋類型在地震時也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 透天厝:

    • 雖然通常樓層不高,但仍應避免跑到戶外,因為戶外也可能有掉落物。
    • 盡可能往頂樓移動,因為頂樓通常有較開闊的空間,相對安全。
  • 低樓層公寓:

    • 若居住在極低樓層(例如一、二樓),且戶外空曠無危險,則可以考慮迅速撤離到戶外。但務必注意觀察周圍環境,避免被掉落物砸傷。

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

地震來襲,保持冷靜是最重要的。過度恐慌反而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事先了解地震防災知識,並擬定家庭防災計畫,才能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提醒: 本文僅提供一般性的建議,實際情況可能因建築結構、地震強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議參考專業機構發布的地震防災資訊,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