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測之前是什麼?

12 瀏覽次數

國中基測前,高中聯考一試定江山(1958-2000)。2001年後,多元入學時代開啟,基測成為升學關鍵。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基測前的時光

在台灣教育體系中,基測(國中教育會考)是一場具有關鍵性的考試,決定著學生升學的去向。然而,在基測誕生之前,升學制度又是何種光景?

高中聯考:一試定江山(1958-2000)

在1958年至2000年期間,高中聯考是台灣升學制度的主流。每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學生必須在這場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才有機會進入理想的高中。高中聯考的題目艱難,競爭激烈,讓許多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壓力。

多元入學時代開啟:基測成為升學關鍵(2001年後)

2001年,台灣實施多元入學制度,高中聯考正式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國中教育會考,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基測」。基測的目的在於打破一試定終身的升學迷思,讓學生有更多元的方式進入高中。

基測的題目相較於高中聯考較為基礎,但涵蓋範圍較廣,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需要在國中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打好基礎,才能在基測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基測前的時光:備考與期待交織

基測前的時光,對許多學生來說是充滿壓力和期待的。學生們會投入大量時間備考,無論是課堂學習、補習,還是自主練習,都希望能將自己準備到最佳狀態。

除了備考之外,學生們也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基測是他們邁向高中生涯的重要一步,考試的成績將決定他們未來的學習方向。因此,基測前的時光,既是緊張的備戰期,也是充滿著希望與可能性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