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定要上第八節嗎?

3 瀏覽次數

根據規定,高中職每週上課時數為 35 小時,但學校可混排課表,要求學生上第 8 節課,使每週上課時數超過規定時數 40 小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高中第八節:燃燒青春還是點亮未來?關於課後輔導的思辨

「第八節」這個詞彙,對於許多台灣高中生而言,或許是既熟悉又沉重的存在。法令規定高中職每週上課時數為35小時,但許多學校透過安排第八節課,讓學生每週在校時間輕易超過40小時。在升學壓力日漸增大的背景下,第八節課的存在,究竟是幫助學生迎戰考試,還是過度消耗學生的精力,扼殺其他發展的可能性?

支持第八節課的一方,往往認為這是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的有效手段。透過額外的課程輔導、模擬考試和解題練習,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彌補學習上的不足,並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尤其對於經濟狀況不佳,無法負擔額外補習費用的學生來說,學校提供的第八節課,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提供他們與其他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此外,某些學校會利用第八節課安排多元選修課程,讓學生接觸不同的領域,探索自己的興趣。

然而,反對第八節課的聲音也不容忽視。長時間的在校時間,無疑壓縮了學生休息、運動、社交和發展其他興趣的時間。青少年正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過度的課業壓力可能導致睡眠不足、身心俱疲,甚至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當生活只剩下讀書考試,學生可能失去對學習的熱情,甚至對未來感到迷惘。

更重要的是,第八節課的成效往往因人而異。對於學習意願高、能夠有效利用時間的學生來說,第八節課或許能帶來實質的幫助。但對於那些學習效率不高、或是已經感到疲憊不堪的學生來說,第八節課反而可能成為一種折磨,徒增反感。勉強將學生留在教室裡,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在學習。

因此,關於高中是否應該上第八節課,並不能一概而論。關鍵在於學校如何妥善安排,以及學生如何自主選擇。

學校應該審慎評估學生的實際需求,並提供多元化的選項,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興趣,選擇是否參加第八節課。同時,應該確保第八節課的內容具有實質意義,避免淪為單純的重複複習,而是應該著重於知識的應用、解題技巧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此外,學校也應該積極推廣多元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團、運動、藝術等活動,讓他們在課業之外,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情。

而學生本身也應該學習自主管理,了解自己的學習需求,並有效地安排時間。如果參加第八節課能帶來實質的幫助,那就應該積極參與,並充分利用時間。如果感到疲憊不堪,或是已經有其他的學習計畫,那就應該勇敢地拒絕,並將時間用於休息、運動、或是發展自己的興趣。

總而言之,第八節課並非萬靈丹,也並非洪水猛獸。它只是一個工具,能否發揮作用,取決於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唯有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權、提供多元學習資源的前提下,第八節課才能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成長的助力,而不是扼殺青春的枷鎖。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點亮學生的內在火花,讓他們在多元發展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將他們困在教室裡,一味地追求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