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監護如何辦理?

7 瀏覽次數

意定監護的辦理步驟:

  • 請求人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到場。
  • 請求人與受任人提供戶籍謄本或證明無受監護宣告的文件。
  • 變更意定監護合約時,提供原公證書。
  • 指定財產清冊會同開具人時,提供該人物身資料文件。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守護未來,安心託付:意定監護完整辦理流程

隨著社會高齡化,失智症等疾病的盛行率攀升,提前規劃個人未來照護的需求日益迫切。意定監護制度,正是為此而生,讓您能在意識清楚時,自主選擇值得信賴的人,託付未來生活照護與財產管理,避免日後因喪失行為能力而受制於法定監護的限制。然而,許多人對意定監護的辦理流程仍感到陌生,甚至望而卻步。本文將以清晰簡潔的方式,完整說明意定監護的辦理步驟及相關注意事項,讓您安心踏出這一步,守護您的未來。

一、意定監護是什麼?

意定監護,指的是當事人在意識清楚、行為能力健全時,預先指定一位自己信任的監護人(受任人),在未來可能喪失行為能力時,代為處理生活照護、財產管理等事務。這與傳統的法定監護不同,法定監護是由法院指定,缺乏個人自主選擇的空間。意定監護讓您擁有自主權,選擇最了解您、最能符合您意願的人來照顧您。

二、意定監護的辦理步驟:

意定監護的辦理,主要透過公證程序完成。整個流程大致如下:

1. 擬定意定監護契約: 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契約內容應清楚載明:

  • 當事人(本人): 需明確記載當事人的個人資料、身分證字號等。
  • 受任人(監護人): 需明確記載受任人的個人資料、身分證字號、與當事人的關係等,並確認受任人願意且有能力承擔此責任。
  • 監護範圍: 明確界定受任人的權限範圍,例如生活照護、財產管理、醫療決定等等。範圍可以廣泛,也可以針對特定事項設定。建議詳細列舉,避免日後產生爭議。
  • 財產清冊(可選): 為避免日後爭議,建議列出當事人重要的財產清單,並可指定專人協助確認。
  • 終止條件: 可約定契約終止的條件,例如當事人恢復行為能力、受任人無法勝任等。
  • 其他事項: 例如委託費用、法律諮詢等相關事項。

2. 公證程序: 擬定完成契約後,當事人及受任人需攜帶相關文件至公證人事務所辦理公證。所需文件如下:

  • 當事人及受任人身分證明文件: 例如國民身分證。
  • 戶籍謄本或證明無受監護宣告的文件: 證明當事人及受任人的戶籍狀況及行為能力。
  • 原公證書(變更契約時): 若需變更原有的意定監護契約,需提供原公證書。
  • 財產清冊及相關人員身分證明文件(若有): 若契約中包含財產清冊,需提供相關人員的身分證明文件。

3. 公證完成: 公證人確認文件無誤後,會完成公證程序,並發給意定監護契約公證書。

三、注意事項:

  • 選擇值得信賴的受任人: 受任人肩負重大責任,應仔細選擇值得信賴且有能力履行責任的人。
  • 契約內容需明確: 契約內容應盡可能詳細明確,避免日後產生歧見或爭議。
  • 尋求專業協助: 建議在擬定契約及辦理公證過程中,尋求律師或專業人士的協助,確保契約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意定監護是保障個人晚年生活自主及權益的重要制度,透過事先規劃,您可以安心地將未來託付給信任的人,讓您的晚年生活更加無虞。 別讓擔心與不安延遲您規劃的腳步,及早準備,才能真正守護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