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以不冠夫姓嗎?

1 瀏覽次數

日本法律規定夫妻須同姓,但可使用舊姓,唯法律效力有限。此規定源於民法第750條「夫婦同氏原則」。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日本夫妻真的得要冠夫姓嗎?冠姓制度背後的困境與曙光

在台灣,女性婚後保有原姓氏已成常態,甚至冠夫姓反而顯得特殊。然而,鄰近的日本卻截然不同,法律規定夫妻必須同姓,這也讓許多台灣人感到好奇:日本女性真的沒有選擇嗎?答案並非絕對。雖然日本民法第750條規定了「夫婦同氏原則」,但實際操作上卻比想像中複雜,也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表面上,日本夫妻的確必須選擇一方的姓氏作為共同的姓氏,通常是夫姓。這源於明治時代的傳統家制度,將家庭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單位,同姓則被視為維繫家庭完整性的象徵。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女性意識抬頭,越來越多女性不願放棄自己的姓氏,這也讓「夫婦別姓」的呼聲日益高漲。

雖然法律尚未允許「夫婦別姓」,但日本社會也發展出一些變通方式,例如「舊姓使用」。許多女性婚後在職場或社交場合繼續使用原姓氏,特別是在專業領域,使用舊姓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像是醫生、律師、學者、作家等,為了維持專業形象和累積的人脈資源,通常會以舊姓繼續活動。

然而,「舊姓使用」並非萬靈丹,它缺乏法律效力,僅停留在社會約定俗成的層面。這意味著在正式文件、法律程序等場合,女性仍然必須使用法律上的姓氏(通常是夫姓)。例如,在銀行開戶、簽署合約、子女入學等,都必須使用登記在戶籍上的姓氏,這也造成許多不便,甚至衍生出身份認同的混淆。

試想,一位事業有成的女醫師,在醫院以舊姓行醫多年,建立了良好的聲譽,但在處理財產、子女教育等事務時,卻必須不斷切換身份,使用夫姓。這種割裂感不僅造成困擾,也讓女性感到自己的身份被壓縮,無法完整地展現自我。

近年來,日本社會對於「夫婦別姓」的討論越來越熱烈,支持修法的聲浪也越來越大。許多人認為,選擇姓氏是個人自由,不應受到法律限制。此外,強制冠夫姓也可能造成女性在職場上的不平等,影響其職涯發展。

雖然日本政府尚未正式修法允許「夫婦別姓」,但最高法院已多次就此議題做出判決,肯定個人選擇姓氏的權利,並呼籲國會積極討論修法。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試行「夫婦別姓」制度,例如提供「夫婦別姓宣誓書」,讓選擇不同姓氏的夫妻在地方行政事務上能更便利地使用各自的姓氏。

可以預見,日本的冠姓制度正在面臨轉型,儘管改革之路充滿挑戰,但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和法律的逐步完善,「夫婦別姓」終將成為可能,讓每個人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姓氏,展現完整的自我。而這不僅是女性權益的提升,也是日本社會走向更為多元、包容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