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所稅怎麼計算?

9 瀏覽次數

營所稅計算簡述:獲利(收入減支出)乘以稅率(查帳20%或書審6%等)。 實際稅負依申報方式與產業別而異,一般批發零售業可粗估營業額的1-3%。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營所稅,全名「營利事業所得稅」,是台灣營利事業賺取利潤後,必須繳納的一種稅款。許多中小企業主對於營所稅的計算感到困惑,認為它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其實,只要掌握核心概念,營所稅的計算並非想像中那麼複雜。本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您逐步了解營所稅的計算方法。

一、營所稅計算的核心公式:獲利 × 稅率 = 應納稅額

看似簡單的公式,卻隱藏著許多細節。讓我們拆解每個部分:

  • 獲利: 這是營所稅計算的關鍵。獲利等於「收入」減去「支出」。 這裡的「收入」是指營利事業在一年內的營業收入,包含銷貨收入、服務收入等所有合法收入。「支出」則涵蓋營運過程中發生的所有必要費用,例如:進貨成本、人事費用、租金、水電費、折舊費用、廣告費用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支出都可列入成本費用,必須符合稅法規定才能抵減稅額。例如,部分娛樂支出、違法罰款等是無法列入成本的。 這也是許多企業尋求會計師協助的原因,確保正確申報,避免因成本費用計算錯誤而多繳稅。

  • 稅率: 稅率並非一成不變,主要區分為「查帳」和「申報」兩種方式。

    • 查帳: 稅務機關會審核企業的帳簿資料,核定實際獲利後,再依據20%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這對企業來說,帳務管理需更加嚴謹,但能更精準反映實際稅負。

    • 申報(簡稱書審): 企業可依據簡化的申報方式計算獲利,稅率較低,例如:6%(依行業別不同而異,也可能更高)。 此種方式申報簡便,但獲利計算可能較粗略,且未來若稅務機關查帳發現申報錯誤,可能需要補繳稅款及罰款。

二、實際稅負與產業別的關係:1-3% 僅供參考

文章開頭提到的「一般批發零售業可粗估營業額的1-3%」,僅供初步估算,並非絕對值。 實際稅負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

  • 營業額的高低: 營業額越高,可能需要支付的費用越多,例如:人事成本、租金等,因此實際稅負比例可能偏低。

  • 毛利率的高低: 毛利率高,表示產品或服務的獲利能力強,稅負比例相對較高;反之,毛利率低,稅負比例相對較低。

  • 成本控管的效率: 良好的成本控管能有效降低支出,進而降低稅負。

  • 申報方式的選擇: 選擇查帳或書審,會直接影響稅率的高低。

  • 產業別: 不同產業的營運模式、成本結構不同,因此稅負比例也會有所差異。

三、結語:專業協助的重要性

營所稅的計算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卻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經驗。 建議中小企業主,尤其對稅務法規不甚了解者,尋求專業會計師的協助,才能確保正確申報,避免因計算錯誤或申報疏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也能更有效地進行稅務規劃,降低稅負負擔。 別讓營所稅成為營運的絆腳石,讓專業人士協助您順利通過這道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