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未成年可以自己看嗎?
身心科,少年家敢會當家己去看?
少年仔心思細膩,感受比大人加倍深刻,面對成長的壓力、學業的挑戰、人際關係的糾葛,甚至家庭的風暴,攏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負擔。當心情鬱卒、焦慮不安,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尋求專業的協助就變甲真重要。這時,身心科(精神科)就成了一个可能个出口。毋過,少年家敢會當家己去看身心科呢?答案毋是簡單个「會」抑是「毋會」。
原則上,未滿十八歲个少年家愛去看身心科,需要家長抑是監護人陪同。這是基於法律上个規定,因為未成年人佇法律上猶未有完全个行為能力,需要大人來代伊做決定,包括醫療方面个決定。家長陪同就愛確保少年家接受到適當个醫療照顧,嘛會當佇醫生佮少年家之間做一个橋樑,協助雙方溝通,了解病情佮治療方案。
毋過,實際狀況往往比法律條文複雜。比論講,若少年家个心理困擾正是來自於家庭,例如家暴、言語暴力、情緒勒索、性侵害等等,這時要求家長陪同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甚至對少年家个身心造成二度傷害。設使講少年家因為驚惶家長个反應,抑是毋想予家長知影,就毋敢去看醫生,反而會予病情惡化,甚至造成無法挽回个遺憾。
所以,佇處理未成年人个身心科就醫問題時,需要更加彈性佮謹慎。衛福部有訂定相關个指引,佇特殊情況下,會尊重未成年人个意願,予伊家己去看醫生。醫療人員會評估少年家个身心狀況、家庭環境等等因素,來判斷敢需要通知家長。比論講,若少年家个病情穩定,而且有能力處理家己个醫療事務,就有可能毋需要通知家長。反過來講,若少年家个病情嚴重,有自殺傾向抑是傷害家己个風險,醫療人員就會積極介入,必要時會通知家長抑是相關單位。
另外,有一寡情況下,雖然未成年人个心理困擾毋是直接來自於家庭,毋過家長个態度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比論講,有一寡家長對身心疾病有偏見,認為去看身心科是一件見笑代誌,甚至會責怪少年家「毋是好額人」、「假仙」。這種情況下,若硬性規定愛家長陪同,反而會予少年家毋敢講出真心話,影響治療效果。
所以,佇實務操作上,醫療人員會盡可能佮少年家建立信任關係,了解伊个想法佮需求,並且評估家庭環境个影響。若判斷家長个參與會對治療造成阻礙,就會斟酌處理,甚至會提供其他个資源,比論講社工、學校輔導老師等等,來協助少年家度過難關。
總講一句,未成年人愛去看身心科,毋是一定愛家長陪同,需要看個別情況來決定。建議少年家若有身心方面个困擾,會當先撥電話去診所抑是醫院詢問,了解相關个規定佮程序。嘛會當尋求學校輔導老師个協助,抑是撥打相關个諮詢專線,例如安心專線1925,來獲得專業个建議佮協助。毋通因為驚惶抑是猶豫,就毋敢去尋求幫助,記牢,照顧好家己个身心健康,才是上重要个代誌。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會當避免問題惡化,嘛會當學習到更多應對生活挑戰个方法,讓家己个人生更加光明燦爛。
#就醫#未成年#身心科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