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第七類是什麼意思?

13 瀏覽次數

第七類身心障礙為「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關節移動的功能」。其特徵包括關節活動受限、肌肉無力或萎縮、骨骼畸形或缺損,可能影響協調性、平衡感和移動能力。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解開第七類身心障礙的神秘面紗:不只是「行動不便」這麼簡單

「身心障礙第七類」這個名詞,對許多人來說可能相當陌生,甚至會誤以為僅僅代表「行動不便」。事實上,它涵蓋的範圍遠比想像中廣泛且複雜,其背後是許多個體面對的挑戰與克服困難的堅韌故事。

第七類身心障礙,正式名稱為「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關節移動的功能障礙」。這句話乍看之下相當專業且艱澀,但若拆解來看,就能理解它所涵蓋的廣泛面向。 它並非單指某一種特定的疾病或傷害,而是囊括了影響人體移動能力的各種不同狀況,其根本原因可能來自神經系統、肌肉系統或骨骼系統的損傷或功能異常。

想像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動作:舉手、彎腰、行走、拿取物品…這些動作的完成,需要神經系統精準地傳遞指令、肌肉系統有效率地收縮與放鬆,以及骨骼系統提供穩固的支撐架構。一旦這三個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移動能力,進而被歸類到第七類身心障礙。

第七類身心障礙可能包含但不限於以下情況:

  • 關節活動受限: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等,導致關節僵硬、疼痛,活動範圍受限。
  • 肌肉無力或萎縮:例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肌肉營養不良症等,造成肌肉力量下降,甚至肌肉萎縮,影響動作的執行。
  • 骨骼畸形或缺損:例如先天性骨骼發育異常、骨折癒合不良等,導致骨骼結構異常,影響肢體功能。
  • 神經系統損傷:例如腦性麻痺、脊髓損傷等,影響神經系統的訊息傳遞,導致肌肉控制困難、協調性差、平衡感不良。

因此,第七類身心障礙的症狀表現相當多元,從輕微的關節疼痛、動作遲緩,到嚴重的癱瘓、行動完全依賴他人,都有可能涵蓋在內。 它並非單純的「行動不便」,而是牽涉到身體多個系統的複雜互動,以及對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各層面的深遠影響。

理解第七類身心障礙的廣泛性,有助於我們更同理地看待身心障礙者所面臨的挑戰,並給予更適切的支持與協助。 這不只是關乎醫療照護,更需要社會大眾共同營造一個更友善、更包容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身心障礙者的「平等參與」與「社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