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藥丸不能咬碎?

4 瀏覽次數

為避免藥效過速釋放,造成例如血壓驟降等危險副作用,藥丸應避免咬碎或磨粉。 藥師強烈建議完整吞服,以確保用藥安全。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藥丸,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卻承載著精準的藥物劑量和複雜的釋放機制。許多人為了方便吞嚥,習慣將藥丸咬碎或磨粉,殊不知這個看似無害的舉動,可能暗藏危機,影響藥效甚至危害健康。那麼,為什麼藥丸不能咬碎呢? 讓我們深入了解箇中原因。

首先,許多藥丸外層包裹著特殊的腸溶衣。這種腸溶衣能抵禦胃酸的侵蝕,確保藥物安全通過胃部,到達小腸後才開始溶解吸收。若咬碎藥丸,破壞了腸溶衣的保護,藥物便會提前在胃中釋放,不僅降低藥效,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噁心、嘔吐、胃痛等不適。例如,某些治療腸胃道疾病的藥物,若在胃中過早釋放,反而會加重病情。

其次,有些藥丸採用緩釋技術,藉由特殊的藥物基質或包膜設計,控制藥物以恆定的速度緩慢釋放,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達到長時間的治療效果。例如,一些用於治療高血壓、心絞痛或過敏的藥物,就採用了緩釋技術。如果將這些藥丸咬碎,會破壞緩釋機制,導致藥物一次性大量釋放,如同「藥物炸彈」般衝擊身體,可能引發血壓驟降、心跳過緩、嗜睡等危險副作用,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再者,某些藥物具有苦味或刺激性,例如抗生素和化療藥物。藥丸外層的糖衣或薄膜可以掩蓋這些 unpleasant 的味道,提高服藥的順從性,尤其是對於兒童和吞嚥困難的患者。咬碎藥丸會使這些苦味或刺激性物質直接接觸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潰瘍、味覺改變等不適,甚至引起噁心嘔吐,影響治療效果。

此外,有些藥丸設計成特定形狀,例如橢圓形或膠囊狀,是為了方便吞嚥。咬碎後,不規則的碎片反而更難吞嚥,容易卡在喉嚨或食道,造成不適或危險。

最後,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藥丸,其劑量和成分都經過精密的計算和調配。咬碎藥丸可能會導致藥物劑量分配不均,影響藥效,甚至造成藥物過量或不足。

總而言之,藥丸不能咬碎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藥物特性和人體安全的重要考量。為了確保藥效和自身安全,切勿自行將藥丸咬碎或磨粉。如有任何吞嚥困難或其他用藥疑問,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尋求專業的建議與協助,切勿自行調整用藥方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記住,正確用藥,才能藥到病除,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