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會產生胃酸嗎?

9 瀏覽次數

空腹仍持續分泌胃酸,基礎分泌量每小時約30至100cc,受食物刺激後分泌量可增至每小時80至200cc,分泌高峰在入睡後數小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空腹的胃,其實並不「空」:談胃酸分泌的真相

許多人認為空腹時胃裡空空如也,但實際上,這是一個美麗的誤解。我們的胃,即使在空腹狀態下,也持續進行著重要的生理活動,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胃酸的分泌。這篇文章將深入淺出地探討空腹時胃酸的分泌機制、分泌量以及其生理意義,釐清一些常見的迷思。

一般人常將「空腹」與「胃部空無一物」畫上等號,認為沒有食物刺激,胃酸自然也不會分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即使你已經度過了漫長的夜晚,或是剛起床尚未進食,你的胃黏膜仍然持續分泌著胃酸。這並非錯誤或異常,而是維持胃部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

研究指出,空腹時的基礎胃酸分泌量,每小時約在30至100毫升之間,這個數字看似不多,但累積下來的量卻不容小覷。更重要的是,這並非靜止不動的「少量」,而是持續不斷的、動態的酸性液體分泌。這個基礎分泌量足以維持胃部酸性環境,以便執行以下幾項重要功能:

  • 殺菌作用: 胃酸的高酸性環境(pH值約1-3)能有效殺滅大部分進入胃部的有害細菌和病毒,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的侵害。這道防線是我們消化系統的第一道屏障,即使空腹,也需要持續運作。
  • 蛋白質消化準備: 胃蛋白酶需要酸性環境才能發揮最佳的蛋白質分解作用。即使沒有食物,持續分泌的胃酸也為即將進入胃部的食物做好準備,提升消化效率。
  • 調節胃腸蠕動: 胃酸的分泌與胃腸道的蠕動密切相關,維持一定的胃酸分泌量能協調胃部及腸道的活動,促進消化道的正常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胃酸的分泌量並非一成不變。除了基礎分泌量外,食物的刺激會顯著增加胃酸的分泌。進食後,胃酸分泌量可大幅提升至每小時80至200毫升,分泌高峰甚至會出現在入睡後數小時。這表示,即使在睡眠期間,我們的胃部仍在勤奮地工作。這種分泌量的變化,反映了身體對食物的消化需求,以及對不同食物種類的反應。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雖然胃酸分泌是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重要環節,但過多或過少的胃酸分泌都可能導致健康問題。例如,胃酸過多可能引發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少則可能影響食物消化和殺菌能力。因此,維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並避免過度刺激胃部,才能保持胃酸分泌的平衡,確保消化系統的健康運作。 空腹不代表胃部休息,而是持續進行著重要的生理活動,這正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