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是哪裡來的?

3 瀏覽次數

小籠包源自上海南翔,嬌小玲瓏,蒸籠炊煙裊裊。這款點心以精巧的竹籠蒸煮,故名「小籠包」,皮薄餡多,湯汁鮮美,是令人難忘的上海滋味。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小籠包的起源

小籠包,這款享譽國際的上海點心,其起源可追溯至 19 世紀的上海南翔。相傳,當時南翔鎮上有一位名為黃明賢的點心師傅,在製作湯包時,無意中將麵皮擀製得更薄,餡料也更為飽滿多汁。蒸熟後,湯包皮薄餡多、湯汁四溢,深受食客喜愛。

黃明賢將這款改良後的湯包命名為「小籠包」,並於 1871 年在南翔鎮上開設了「南翔小籠」包子鋪。憑藉獨特的風味和精巧的製作技藝,「南翔小籠」迅速聞名遐邇,成為上海的一大特色小吃。

製作小籠包的工序十分繁複,需經過和麵、包餡、捏褶等多道工序。其中,對於麵皮的厚度和餡料的搭配比例都有嚴格的要求。傳統的小籠包餡料通常以豬肉為主,加入蔥、薑、酒等調味品。

蒸製小籠包的竹籠也是一道風景。小籠包整齊地排列在特製的竹籠中,蒸汽裊裊升起,籠蓋上會凝結出晶瑩剔透的水珠。當小籠包蒸熟出籠,食客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輕輕咬破薄皮,鮮美的湯汁瞬間在口中爆開,令人回味無窮。

時至今日,小籠包已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廣受歡迎的點心。除了傳統的豬肉餡料外,還衍生出了蟹粉小籠、蝦仁小籠等多種口味,滿足不同食客的味蕾。無論是在上海的百年老店,還是街頭巷尾的小吃攤位,小籠包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著無數食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