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球少要吃什麼?

1 瀏覽次數

若白血球數量偏低,應補充足夠蛋白質,因其為骨髓製造白血球的原料。建議攝取來源為豬肉、牛肉、雞肉、魚肉、蛋等。中藥如黃耆、洋蔘、黨蔘、枸杞、紅棗、伏苓,也具有提升免疫球蛋白數量的功效。同時,若正餐攝取量不足,應補充口服營養品,以增加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取量。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白血球減少:飲食調理怎麼吃?別只想到黃耆黨參!

白血球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防線,數量過低(白血球減少症)代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找出病因外,飲食調理也能扮演輔助角色,幫助身體恢復元氣,重建防禦力。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黃耆、黨參等中藥材,但其實提升白血球數量,需要更全面的營養策略。

蛋白質:白血球的基石

製造白血球需要充足的蛋白質作為原料,如同蓋房子需要磚塊一樣。因此,飲食中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至關重要。以下列出幾種建議攝取的蛋白質來源:

  • 瘦肉類:豬肉、牛肉、雞肉等,選擇瘦肉部分,避免過多脂肪攝取。烹調方式建議以蒸、煮、烤為主,減少油炸。
  • 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例如鮭魚、鮪魚、鯖魚等,除了提供蛋白質,還有助於抗發炎,提升免疫力。
  • 蛋類:雞蛋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且容易取得和烹調。
  • 豆類製品:豆腐、豆漿、毛豆等,是植物性蛋白質的良好來源,適合素食者。
  • 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除了提供蛋白質,也富含鈣質,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

提升免疫力:多元營養素缺一不可

除了蛋白質,其他營養素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黏膜健康,是抵禦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可從胡蘿蔔、地瓜、南瓜等深色蔬菜中攝取。
  • 維生素C:強效抗氧化劑,能提升免疫細胞活性。可從柑橘類水果、奇異果、芭樂等攝取。
  • 維生素E:同樣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可從堅果、種子、酪梨等攝取。
  • 鋅:參與免疫細胞的發育和功能。可從牡蠣、牛肉、南瓜子等攝取。
  • 鐵:參與紅血球的生成,缺鐵也可能影響免疫功能。可從紅肉、深綠色蔬菜等攝取。

中藥材:輔助調理,而非特效藥

黃耆、黨參、枸杞、紅棗等中藥材,確實被認為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但並非特效藥,也並非所有白血球減少的患者都適用。使用前務必諮詢合格的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造成反效果。

口服營養品:補足營養缺口

若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食慾不振,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可以考慮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補充口服營養品,確保獲得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以支持白血球的生成和免疫功能的恢復。

總結:均衡飲食,提升免疫力

白血球減少的飲食調理,重點在於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而非單一補充特定食物或藥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搭配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才是提升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切記,若白血球持續偏低,務必就醫找出 underlying cause,並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