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需要正式報關?
7 瀏覽次數
出口報關眉角多:搞懂新台幣五萬元的關鍵門檻
對於經常寄送國外包裹的朋友來說,「報關」二字肯定不陌生。但出口報關程序繁瑣,規則眾多,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延誤時效,甚至產生額外費用。其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到底多少錢的貨物需要正式報關?」
在台灣,出口貨物的報關程序,主要取決於「離岸價格 (FOB)」,也就是貨物在起運港裝船前的所有費用總和,包括貨物本身的價值、運送到港口的運費、以及相關的處理費用等等。而關鍵的數字,正是新台幣五萬元。
簡言之,出口快遞貨物若離岸價格超過新台幣五萬元,就必須進行正式報關。反之,若低於五萬元,則通常可以使用較為簡便的「簡易報單」通關。
那麼,正式報關與簡易報單究竟差在哪裡?
- 正式報關: 需要準備的文件較多,包括商業發票、裝箱單、出口許可證(若需要)、以及其他海關可能要求的相關文件。程序也較為複雜,通常需要委託報關行協助處理,因此會產生額外的報關行費用。
- 簡易報單: 程序較為簡化,所需文件也較少,通常只需要提供商業發票即可。可以自行處理,省下報關行費用,通關速度也較快。
為什麼有這個五萬元的門檻?
設立這個門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簡化小額貨物的通關流程,降低企業的出口成本,並加速貨物的流通。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貨物離岸價格低於新台幣五萬元,仍有可能需要進行正式報關。
哪些情況例外?
雖然五萬元是判斷是否需要正式報關的關鍵,但以下情況,即使貨物價值低於五萬元,仍然必須正式報關:
- 涉及輸出規定: 例如,貨物受到政府的出口管制,或需要事先申請輸出許可證,例如戰略性高科技貨品。
- 涉及智慧財產權: 例如,仿冒品、侵權商品等,都必須依法處理。
- 海關認為有必要查驗: 海關有權利針對任何貨物進行查驗,若認為有必要,即使價值低於五萬元,仍可能要求正式報關。
總結:
出口報關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離岸價格五萬元這個關鍵門檻,就能大致判斷應該採取哪種報關方式。然而,每個貨物的具體情況不同,建議在出口前仔細確認相關規定,或者諮詢專業的報關行,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最後提醒: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仍應以海關的最新規定為準。建議隨時關注財政部關務署的官方網站,以取得最準確的資訊。
#報關費用#報關金額#正式報關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