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算精神病嗎?

5 瀏覽次數

多重性人格(以前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正常狀態與一種或多種不同的行為型態突然轉變。這種疾病目前歸類於解離及轉化障礙症中,並非精神病。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多重人格,現在更精確地稱為解離性身分疾患(DID),它是一種複雜且充滿爭議的精神疾病,而非精神病。過去它常被誤解為精神病,主要源於大眾文化,例如電影和小說,對此疾病的戲劇化和誇張描寫,加深了人們對DID的刻板印象,將其與暴力、犯罪等行為聯繫起來。這與事實相去甚遠。

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其核心症狀是與現實脫節,表現為幻覺、妄想等。而DID的核心問題則在於個體經歷了嚴重的創傷,通常發生在童年時期,例如長期遭受虐待或忽視。為了應對這些難以承受的痛苦,心智發展出一種保護機制——解離。透過解離,個體將創傷記憶和情緒分割開來,形成不同的「身分」或「人格狀態」來承擔和處理這些痛苦,讓主要人格免於崩潰。

這些不同的身分可能擁有各自獨特的姓名、年齡、性別、記憶、行為模式、甚至生理反應,例如語氣、字跡、過敏原等。在不同身分之間的轉換通常是突然的,並且可能由壓力、特定情境或線索所觸發。DID患者可能經歷失憶,也就是無法記起其他身分的存在或行為。

雖然DID不是精神病,但它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診斷DID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師進行仔細的評估和鑑別診斷,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症狀的疾病,例如邊緣性人格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等。治療DID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通常需要長期的心理治療,例如創傷告知療法,幫助患者整合不同的人格狀態,處理創傷記憶,並發展更健康的應對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DID的真實情況遠比媒體所呈現的要複雜和微妙。許多DID患者並不會表現出戲劇性的轉換或明顯的不同人格,他們可能只是感到內在的混亂、空虛,或經常性的失憶。因此,理解和接納DID患者,避免將其污名化或貼上標籤,對於他們獲得適切的幫助和支持至關重要。 我們應該以科學和同理心為基礎,正確地認識DID,並協助患者走出陰霾,重拾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