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人跟被保人差在哪?

7 瀏覽次數

在保險契約中,要保人是訂立契約、繳納保費的人,享有指定受益人、變更契約和解約的權利。而被保險人是受到保障的人,當發生保險事故時,理賠條款才會生效。保險人則是經營保險業務的公司。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要保人、被保險人,差在哪?保險金守護,角色分清楚!

購買保險,就像為自己或家人築起一道風險防護牆。但面對契約上琳瑯滿目的名詞,常常讓人一頭霧水,尤其是「要保人」和「被保險人」這兩個角色,更是許多人傻傻分不清。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才能真正掌握保單的主導權,讓保險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簡單來說,要保人就像這道防護牆的設計師與出資者,而被保險人則是這道牆所保護的對象

要保人:掌握保單權力的關鍵角色

要保人,顧名思義,是「要」求「保」險公司提供保障的人。他們的主要職責和權利包括:

  • 訂立保險契約: 代表簽署保單,與保險公司建立合約關係。
  • 繳納保費: 負責支付保險費用,維持保單有效。
  • 指定與變更受益人: 決定誰能在保險事故發生後獲得理賠金。這是要保人最重要的權利之一,可以根據家庭狀況和財務規劃隨時調整。
  • 變更契約內容: 在保險公司允許的範圍內,可以修改保單條款,例如變更保額、調整保障範圍等。
  • 保單解約: 擁有提前終止保險契約的權利,但可能會有解約金損失。
  • 保單借款: 某些保單允許要保人以保單的現金價值進行借款。

被保險人:風險轉移,獲得保障的主角

被保險人則是保險契約中接受保障的主體。當發生保險契約所約定的保險事故時,例如生病、意外、身故等,保險公司才會依照條款進行理賠。

  • 風險轉移: 將自身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
  • 理賠依據: 保險事故發生時,是否符合理賠條件,取決於被保險人的狀況。

舉例說明,更容易理解!

假設小明為他的父母購買了一份醫療保險。

  • 小明就是要保人: 因為他負責簽訂保險契約、繳納保費,並可以指定受益人(例如他自己或其他家人),以及變更保單內容。
  • 小明的父母就是被保險人: 因為他們是受到醫療保障的對象,當他們生病住院時,保險公司會依照保單條款支付醫療費用。

特別注意:

  • 要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個人,例如,小明為自己購買一份人壽保險,那小明同時也是要保人和被保險人。
  • 要保人和受益人也可以是同一個人,例如,小明為他的父母購買一份意外險,並指定自己為受益人。

總結:

釐清要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差異,才能真正了解保險契約的權利和義務。要保人掌握保單的控制權,負責管理保單;被保險人則是接受保障的對象,風險轉移的關鍵。透過適當的安排,才能讓保險金真正守護您和您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