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裂是精神疾病嗎?

9 瀏覽次數

過去「人格分裂症」的舊稱「精神分裂症」常造成混淆。 「思覺失調症」與「人格分裂症」截然不同,症狀也更貼切地反映疾病特徵。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人格分裂是精神疾病嗎?釐清常見的混淆

在精神疾病的領域裡,常常會聽到「人格分裂症」這個詞,但近年來也逐漸被「解離性身分疾患」所取代。而另一個常被混淆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則被更名為「思覺失調症」。這些名稱的變革,其實是為了更精準地描述疾病的本質,避免誤解與歧視。

「人格分裂症」其實是指「解離性身分疾患」,並非「精神分裂症」

過去「人格分裂症」這個名詞,常與「精神分裂症」混淆。兩者雖然都屬於精神疾病,但病症截然不同。「思覺失調症」指的是患者無法區分真實與虛幻,可能會產生幻覺、妄想等症狀,導致生活功能受損。

「解離性身分疾患」則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會經歷不同的人格,這些人格有各自的記憶、行為模式、甚至不同的人生觀。患者通常會感受到不同人格的介入,並且可能失去部分時間的記憶。

解離性身分疾患的症狀

解離性身分疾患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多重人格: 患者會經歷不同的人格,這些人格可能具有不同的性別、年齡、興趣、價值觀,甚至不同的人生故事。
  • 記憶缺失: 患者可能會遺忘部分時間的事件,或忘記在某個時間點發生的事情。
  • 自我認同混淆: 患者可能會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
  • 情緒波動: 患者的情緒可能會在不同的人格之間大幅波動。
  • 行為改變: 患者的行為模式可能會隨著不同的人格而改變。

解離性身分疾患的成因

解離性身分疾患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目前普遍認為與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有關,例如:

  • 嚴重的虐待或忽視
  • 經歷性侵犯
  • 遭受家庭暴力
  • 目睹家庭暴力

解離性身分疾患的治療

解離性身分疾患的治療通常需要結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治療目標是幫助患者:

  • 了解自己的疾病
  • 學習應對不同人格的出現
  • 統合不同的人格
  • 改善自我認同
  • 克服過去的創傷

結論

解離性身分疾患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需要專業的治療。如果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可能有解離性身分疾患,請尋求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透過正確的治療和支持,患者可以逐漸康復,過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