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要裝心導管?

7 瀏覽次數

心導管檢查可協助診斷和治療心臟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需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可降低死亡風險。若出現胸痛、胸悶、喘和心悸等症狀,醫生會先安排非侵入性檢查,評估心臟狀況。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導管:何時需要這項檢查?

心導管檢查是心臟科重要的診斷和治療工具,它透過將細小的導管插入心臟血管,來觀察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然而,並不是所有胸痛或心臟不適症狀都需要立刻進行心導管檢查。 它通常用於一些特定情況,而判斷是否需要心導管檢查,關鍵在於仔細評估病史、症狀,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

急性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發作)是心導管檢查最緊急的指徵之一。 在心肌梗塞發作初期,心臟肌肉細胞開始缺血壞死,時間就是生命。 及時進行心導管檢查,可以透過血管介入治療(例如:氣球擴張或支架植入)來恢復血管通暢度,降低心臟損傷,進而降低死亡率和併發症的風險。 這類患者通常會出現劇烈胸痛、胸悶、呼吸急促、冷汗淋漓等明顯症狀。

除了急性心肌梗塞,其他情況也可能需要心導管檢查。 例如,當患者出現持續性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或心悸等症狀,而其他非侵入性檢查(如心電圖、超音波心臟檢查、冠狀動脈鈣化掃描)無法明確診斷時,醫生可能會考慮心導管檢查。 這些非侵入性檢查可以初步評估心臟狀況,協助找出可能的病因,並提供更精準的治療方向。

重要的是,心導管檢查並非萬能藥。 它是一個侵入性檢查,潛在的風險包括出血、感染、血栓形成,以及心律不整等。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仔細評估風險與效益,並與患者討論後做出最佳的治療決定。

總而言之,心導管檢查是診斷和治療心臟疾病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急性心肌梗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但它並非唯一或絕對的解決方案。 醫生會根據病患的臨床症狀、病史、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綜合考量,制定最適合的診斷和治療計畫,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患者在遇到任何心臟相關的症狀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而非自行判斷或過度恐慌。 正確的評估和診斷,將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心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