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模式有哪些?

7 瀏覽次數
健康促進模式,主要有健康信念模式、社會認知理論、跨理論模式、生態模式這四種。這四種模式針對個人、社會、環境等不同層面,提供袂仝款的角度來看待健康行為,閣會影響健康促進介入方案的設計。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健康促進模式:四大支柱撐起咱的健康未來

健康,是咱一生追求的寶藏,閣是創造幸福生活的基礎。毋過,追求健康並毋是單純的「有病看醫生」就好,更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積極主動來促進咱的身心靈健康。這就是「健康促進」的核心概念,強調透過改變個人、社會、環境等因素,來協助民眾建立健康的習慣佮生活型態。

欲有效地推動健康促進,咱就需要一套有系統、有理論基礎的模式來引導。這篇文章就欲針對四大主要的健康促進模式,用台語佮大家分享,予咱了解這四種模式的重點,閣看伊們是按怎影響健康促進的策略佮實務。這四大模式就是:健康信念模式、社會認知理論、跨理論模式、生態模式。

一、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驚驚較會著

健康信念模式是上早發展出來的健康促進模式之一,伊的基礎是認為,一個人會無採取健康行為,主要取決於伊對風險、利益佮障礙的信念。簡單來講,就是看伊「驚無驚」、「划算無」、「困難無」。

  • 知覺到的感受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你認為你自己得某種疾病的機率有多大?若是你認為得病的機會真懸,你就會較有可能採取預防措施。
  • 知覺到的嚴重性 (Perceived Severity):你認為得到這個病,對你的生活會有啥物影響?若是你認為這個病真嚴重,後果會真慘,你就會較有動力來預防。
  • 知覺到的利益 (Perceived Benefits):你認為採取某種健康行為,對你的健康會有啥物好處?若是你認為採取這個行為會帶來明顯的好處,你就會較願意去做。
  • 知覺到的障礙 (Perceived Barriers):你認為採取某種健康行為,會有啥物困難?若是你認為這個行為會帶來真濟麻煩,你就會較無意願去做。
  • 行動的線索 (Cues to Action):有啥物事件會提醒你去採取健康行為?這可能是親戚朋友得病的消息、媒體的健康宣導、醫生的建議等等。
  •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你認為你有能力去執行這個健康行為嗎?若是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你就會較有信心去實行。

健康信念模式提醒咱,欲鼓勵民眾採取健康行為,著愛針對伊們的信念落手。比如說,欲推廣流感疫苗,著愛予民眾了解流感的嚴重性,閣強調疫苗的好處,同時減少民眾對疫苗副作用的憂慮,按呢才有可能提高接種率。

二、社會認知理論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看人學、互相支持

社會認知理論強調個人、行為佮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伊認為人的行為毋是單獨存在,而是受到這三個因素互相影響。

  • 觀察學習 (Observational Learning):咱會透過觀察別人的行為佮後果來學習。若是看著別人因為運動身體變好,咱也會較有意願去運動。
  •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這佮健康信念模式的自我效能概念仝款,是指對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
  • 結果預期 (Outcome Expectation):咱會評估採取某種行為會帶來啥物結果。若是咱相信運動會予咱減肥、身體健康,咱就會較有意願去運動。
  • 強化 (Reinforcement):若是咱的健康行為得到肯定佮獎勵,咱就會較願意繼續維持。比如說,醫生稱讚咱控制血糖控制得真好,咱就會較有動力繼續注意飲食。
  • 相互決定論 (Reciprocal Determinism):這強調個人、行為佮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比如說,一個人若是想欲運動,伊可能會選擇去健身房,健身房的環境又會影響伊的運動行為,伊的運動行為又會改變伊的自我效能。

社會認知理論提醒咱,欲改變一個人的健康行為,著愛考慮伊所處的社會環境,閣提供伊們學習的機會佮支持系統。比如說,欲推廣健康飲食,著愛營造健康的飲食環境,提供健康的食譜佮烹飪課程,閣鼓勵親朋好友互相支持,按呢才有可能成功。

三、跨理論模式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 階段改變模式 (Stages of Change):一步一步來

跨理論模式認為,行為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毋是突然發生的。伊將行為改變分成五個階段:

  • 前意向期 (Precontemplation):完全無考慮欲改變。
  • 意向期 (Contemplation):開始思考欲改變,但是還未採取行動。
  • 準備期 (Preparation):準備開始採取行動。
  • 行動期 (Action):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但是還未維持足夠久。
  • 維持期 (Maintenance):已經維持健康行為超過六個月。
  • 終止期 (Termination): 行為已經變成習慣,不會再退回原來的行為 (有爭議)。

跨理論模式提醒咱,針對不同階段的人,著愛採取不同的策略。比如說,針對前意向期的人,著愛提高伊們的意識;針對意向期的人,著愛幫助伊們評估改變的優缺點;針對行動期的人,著愛提供伊們支持佮鼓勵。

四、生態模式 (Ecological Model):環境的重要性

生態模式認為,影響一個人健康的因素是真濟元的,包括個人、人際關係、組織、社區佮政策。

  • 個人層面 (Individual):包括知識、態度、技能等等。
  • 人際關係層面 (Interpersonal):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等。
  • 組織層面 (Organizational):包括學校、公司、醫療機構等等。
  • 社區層面 (Community):包括社區環境、社會規範等等。
  • 政策層面 (Policy):包括法律、法規、政策等等。

生態模式提醒咱,欲促進健康,著愛從不同的層面落手,營造一個支持健康的環境。比如說,欲推廣運動,著愛改善社區的運動設施、鼓勵公司設立運動社團、制定支持運動的政策等等。

結論:結合四大模式,創造健康未來

這四大健康促進模式各有優點佮限制,並毋是互相衝突,而是可以互相補充的。在設計健康促進方案的時,咱應該結合這四種模式的觀點,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佮情境,設計出上適合的策略。透過了解咱家己的信念、社會環境的影響、行為改變的階段,閣考慮到整體環境的因素,咱才有法度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創造一个健康、幸福的未來。希望這篇文章會予逐家對健康促進模式有更深的了解,閣予咱共同為建立一个健康台灣來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