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多久會死?

3 瀏覽次數

失智症平均病程約8-10年,從病理變化到確診約25年。延緩發病5年,全球患者數可減半,大幅降低照護負擔。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失智症的時程:漫長的告別,與及時的介入

談到失智症,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或許就是:「失智症多久會死?」這個問題的答案並非單純的數字,它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因素,也深深觸動著病患家屬的心弦。 事實上,失智症本身並非單一疾病,而是許多造成認知功能衰退疾病的統稱,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不同的類型,其病程長短和死亡原因都可能有所不同。

坊間流傳著「失智症平均病程約8-10年」的說法,這的確是根據許多研究統計得出的平均值。然而,這僅是一個統計數據,並不能準確預測個別患者的存活時間。 有些患者可能在診斷後僅存活數年,有些則可能持續數十年。影響存活時間的因素眾多,包括:

  • 失智症的類型: 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其病程進展速度差異甚大。例如,路易體失智症的病程可能比阿茲海默症更快。
  • 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或癌症,都會影響失智症患者的壽命。
  • 患者的年齡: 診斷年齡較大的患者,其存活時間可能較短。
  • 接受的治療和照護: 及早診斷和接受適切的藥物治療和照護,可以延緩疾病進程,改善生活品質,並間接延長壽命。
  • 基因遺傳: 家族病史也會影響疾病的發展和進程。

除了存活時間外,更重要的是理解失智症的病程是一個緩慢且漸進的過程。從腦部病理變化開始到最終被診斷為失智症,平均可能需要長達25年之久!這漫長的潛伏期,也正是介入預防和延緩發病的關鍵期。 這段時間,腦部可能已經默默地經歷了許多微小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在早期往往難以察覺。

值得重視的是,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延緩失智症發病時間5年,就能將全球失智症患者人數減半! 這意味著及早發現風險因子,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例如: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等,都可能大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並延緩疾病進程,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照護負擔。

因此,与其過度焦慮於「失智症多久會死」這個問題,不如將焦點放在如何積極預防、及早發現,並提供患者適切的治療和照護,讓他們在剩下的日子裡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這不僅是延長壽命,更是延長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與其追問死亡的期限,不如細細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天,這對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來說,都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