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肌肉酸痛跟拉傷?

6 瀏覽次數

運動後肌肉痠痛通常會在幾天內緩解,若疼痛持續超過一週,甚至伴隨腫脹、發熱,可能是肌肉拉傷,應盡快冰敷並停止運動,嚴重者需就醫檢查。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運動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運動後卻常常伴隨著肌肉的不適,讓人難以區分究竟是單純的肌肉痠痛,還是嚴重的肌肉拉傷。這兩者症狀相似,卻需要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輕忽了可能延誤治療黃金時間。那麼,究竟該如何分辨這兩種狀況呢?

首先,讓我們釐清「肌肉痠痛」的定義。運動後肌肉痠痛,專業術語稱為「遲發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通常在運動後24-72小時內出現,表現為肌肉酸脹、僵硬,觸摸時會有輕微疼痛感,但通常不會劇烈疼痛到影響日常生活。這種痠痛感是肌肉纖維微小損傷修復的自然反應,屬於良性現象,通常在2-3天內會自行緩解,最長不超過一週。 想像一下,第一次嘗試深蹲、舉重,或是久違的激烈運動後,腿部肌肉的酸痛感,就是典型的DOMS。 輕微的伸展運動和適度休息,就能有效緩解。

與之相反,「肌肉拉傷」則代表肌肉或肌腱組織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傷。 拉傷的疼痛程度遠比肌肉痠痛劇烈,可能伴隨著明顯的腫脹、發熱,甚至出現瘀青。 疼痛感可能立刻出現,也可能在運動後一段時間才明顯感覺到。 重要的是,肌肉拉傷的疼痛往往持續超過一週,甚至更久,而且休息後也不會明顯改善。 嘗試活動受傷部位時,會感受到劇烈疼痛,甚至可能無法正常活動。 這時,輕忽不得,必須立即停止運動,並進行冰敷處理。 嚴重的肌肉拉傷可能伴隨肌肉撕裂,需要專業醫師診斷,並可能需要物理治療或其他醫療介入才能痊癒。

以下表格更清楚地比較了肌肉痠痛與肌肉拉傷的差異:

特徵 肌肉痠痛 (DOMS) 肌肉拉傷
發作時間 運動後24-72小時內 運動中或運動後立即,也可能延遲出現
疼痛程度 輕微至中等,酸脹、僵硬 劇烈疼痛,可能無法活動
持續時間 2-3天,最長不超過一週 一週以上,甚至更久
其他症狀 無其他明顯症狀 腫脹、發熱、瘀青
處理方式 休息、伸展運動、適度按摩 冰敷、休息、停止運動、必要時就醫檢查

總而言之,區分肌肉痠痛和肌肉拉傷關鍵在於疼痛的程度、持續時間及伴隨症狀。 如果運動後的不適感持續時間過長、疼痛劇烈,或是伴隨腫脹、發熱等其他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自行判斷或延誤治療,才能確保運動的安全性與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在運動前做好暖身,運動後做好收操,才能降低肌肉損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