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手術就是裝支架嗎?

7 瀏覽次數

心導管手術不只裝支架,是侵入性檢查。若冠狀動脈狹窄達七成以上,才考慮支架置放,通常針對有症狀的冠狀動脈患者。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導管手術:不只是裝支架,更是深入血管的旅程

許多人聽到「心導管手術」,腦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就是「裝支架」。的確,支架置放是心導管手術的一種常見治療方式,但這卻是對心導管手術功能的極度簡化。事實上,心導管手術更精確的描述,應該是一種「侵入性檢查與治療」的綜合體,其應用範圍遠比單純的支架置放廣泛許多。

想像一下,心臟如同繁忙的都市,冠狀動脈則是輸送血液的交通要道。當這些動脈因動脈粥狀硬化等原因狹窄或阻塞時,便如同道路壅塞,影響心肌的血液供應,進而導致胸悶、胸痛等症狀,甚至引發心肌梗塞。心導管手術,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都市規劃師,深入都市核心,評估交通狀況,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心導管手術的關鍵在於「導管」。細小的導管經由血管送入心臟,如同探測器一般,能精確地觀察冠狀動脈的結構和血流狀況,協助醫師診斷疾病的嚴重程度。這個過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並非單純為了裝置支架而存在。醫師透過心導管,可以清楚看見冠狀動脈的阻塞程度、狹窄位置、以及有無其他血管病變等重要資訊,進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會考慮裝置支架呢?通常,當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達到七成以上,且患者出現相關症狀(例如:反覆發作的胸悶、胸痛等)時,醫師才會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支架置放手術。這並非單純以狹窄程度為唯一考量因素,更需要考量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病史以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

簡單來說,心導管手術好比一次全面的心血管體檢,它不僅能診斷病灶,還能直接進行治療。除了支架置放外,心導管手術還能進行氣球擴張術、旋轉切除術等其他治療,以改善冠狀動脈血流。

因此,下次再聽到「心導管手術」時,別再只聯想到裝支架。它是一項涵蓋診斷與治療的複雜程序,是醫師根據患者個別情況,量身打造的精密醫療技術,目標是改善心臟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理解這點,才能更正確地看待並面對這項重要的醫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