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跟心理醫生一樣嗎?

8 瀏覽次數

台灣沒有「心理醫生」這個職稱,民眾常將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統稱為「心理醫生」。這三者專業不同,服務對象與方式也有差異,切勿混淆。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你真的了解「心理醫生」嗎?解開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迷思

在台灣,許多人習慣將處理心理議題的專業人士統稱為「心理醫生」,但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模糊且容易造成誤解的說法。事實上,台灣並沒有「心理醫生」這個正式的醫療職稱。 真正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人士,主要包含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三者各有不同的專業訓練、服務對象和工作方式,混淆不清可能導致求助者尋求錯誤的協助,甚至延誤治療時機。

1. 精神科醫師:疾病的治療者

精神科醫師是接受完整醫學訓練,並專精於精神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專業醫師。他們可以開立處方藥物,例如抗憂鬱劑、抗焦慮劑等,以藥物治療精神疾病,例如重性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此外,他們也會進行心理評估,必要時也會結合心理治療的方式,協助患者恢復身心健康。 精神科醫師著重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處理的是具有臨床診斷依據的精神疾病。

2. 臨床心理師:心理疾病的評估與治療者

臨床心理師擁有心理學碩士或博士學位,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具備執行心理評估、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等專業能力。他們擅長運用各種心理治療技術,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態治療等,協助個案解決心理困擾、改善心理健康。與精神科醫師不同的是,臨床心理師不能開立處方藥物,他們主要著重於心理層面的介入,處理範圍包含但不僅限於精神疾病,也包含各種心理困擾,例如壓力調適、人際關係問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3. 諮商心理師:生活困擾的協助者

諮商心理師同樣擁有心理學碩士或博士學位,也接受專業訓練,但其專業著重於協助個案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困擾與挑戰。 他們提供諮商服務,協助個案探索自我、釐清問題、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諮商心理師的服務範圍更廣泛,例如生涯規劃、婚姻關係、親子關係等,通常較少處理需要藥物治療的精神疾病。

如何選擇適合的專業人士?

面對心理困擾,選擇合適的專業人士至關重要。如果您的困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或懷疑自己罹患精神疾病,建議您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若您有心理上的困擾,例如焦慮、憂鬱、人際關係問題等,則可以考慮尋求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的協助。 您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或諮詢身心科診所,尋找到合適的專業人士。

總之,「心理醫生」並非一個明確的職稱,了解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之間的差異,才能更有效率地尋求協助,獲得最適切的心理健康照護。 別再讓模糊的稱呼阻礙您獲得幫助,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重拾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