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為什麼會無力?

8 瀏覽次數

心臟無力源於心肌受損,導致收縮力下降,猶如幫浦功率不足。成因廣泛,包括高血壓、心肌梗塞、瓣膜疾病、感染、基因異常等,甚至壓力過大亦可能造成心臟負擔。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臟,這顆默默工作的引擎,日夜不歇地為我們輸送著生命之源。然而,當它疲憊不堪,力不從心時,我們便會感受到「心臟無力」的苦楚。這種感受並非單純的疲勞,而是心臟本身功能衰退的警訊,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所謂心臟無力,醫學上稱為心臟衰竭 (Heart Failure),並非指心臟完全停止跳動,而是指心臟的收縮力下降,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個器官。想像一下,一台幫浦功率不足,水流自然稀弱,無法滿足需求,心臟無力正是這樣的道理。心肌,這顆強大的肌肉,當它受損、受傷,便無法有效地收縮,血液循環受到影響,身體各部位便會出現缺氧、功能失調的現象。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心臟這顆「幫浦」功率不足呢?成因相當多元複雜,如同多米諾骨牌般,一環扣著一環,最終導致心肌受損。以下列舉幾項常見因素:

  •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迫使心臟過度負擔,如同長期讓幫浦承受過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心肌會肥厚、變硬,收縮能力下降。

  • 心肌梗塞: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如同幫浦的零件損壞,直接影響其功能,嚴重程度取決於梗塞範圍的大小。

  • 瓣膜疾病:心臟瓣膜負責控制血液流動方向,若瓣膜異常狹窄或閉合不全,會增加心臟的工作負擔,如同幫浦的閥門故障,影響輸出的效率。

  • 心肌病變:這是一大類疾病,包括擴張性心肌病變、肥厚性心肌病變等,皆會影響心肌的結構和功能。這些疾病可能是遺傳性的,也可能是後天因素造成。

  • 感染:例如心內膜炎等感染,會直接損傷心臟組織。

  • 心律不整: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心臟的泵血效率。

  • 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損傷血管,進而影響心臟功能。

  •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都會影響心臟的代謝和功能。

  • 過度壓力及精神因素: 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狀態下,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增加心臟負擔,間接影響心肌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因素可能同時存在,或相互影響,造成心臟無力的情況。因此,及早發現及治療潛在疾病,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保護這顆辛勤工作的「幫浦」,確保它能持續為我們輸送生命活力,避免心臟無力帶來的痛苦與威脅。 及時就醫,與醫師諮詢,才是面對心臟問題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