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無力會有什麼症狀?

8 瀏覽次數

心臟無力症狀,包括疲勞、運動不適、呼吸急促,尤其平躺或夜間加劇,腳踝腫脹、頭暈,以及夜間頻尿。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臟無力:隱藏在身體裡的警訊

心臟無力,並非單指心臟完全停止運作,而是一種更精微、更複雜的狀態。它指的是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身體各個器官,造成組織缺氧、器官功能受損。這種情況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漸發展而來的,初期症狀可能輕微,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治療,進而影響預後。

心臟無力症狀,不像心肌梗塞般劇烈,通常是漸進且隱晦的。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 疲勞: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常被忽略的症狀。病人可能感到持續性疲憊,即使休息後也無法恢復,這與一般疲勞不同,它與日常生活活動的量無關,即使只是輕微活動,也可能感到異常疲勞。

  • 運動不適: 當心臟無法有效供血時,身體在運動時會更容易感到呼吸急促、胸悶、胸痛、甚至頭暈。 即使是輕微的活動,例如爬樓梯或購物,都可能引起不適。這與一般運動後的不適不同,往往會比一般情況下更早出現和更嚴重。

  • 呼吸急促: 尤其在平躺或夜間,心臟的負擔增加,血液回流到心臟的壓力也更大,導致呼吸急促,尤其在夜間。呼吸不順暢,甚至會造成夜間頻尿,增加睡眠品質的惡化。

  • 下肢水腫: 血液無法有效回流到心臟,容易堆積在下肢,造成腳踝、小腿或腳趾的腫脹。特別是在活動後或傍晚時,水腫情況更為明顯。

  • 頭暈: 心臟無法有效供血,導致腦部供氧不足,容易產生頭暈、頭昏或視力模糊等症狀。

  • 夜間頻尿: 這也是心臟無力常見的症狀之一。夜間心臟負荷較輕,但如果血液循環不良,夜間體液滯留容易造成頻尿,且通常比日間更為頻繁。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並非心臟無力的專屬表現,也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因此,若出現上述症狀,務必盡早就醫,接受專業的評估和診斷,以排除其他疾病,並獲得適切的治療。 心臟無力的治療通常需要長期藥物管理,並需要病人配合生活方式的調整,例如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避免過度勞累等,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品質。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