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可以搭飛機嗎?

4 瀏覽次數

搭乘飛機時,高空中缺氧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應謹慎評估搭機風險。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律不整、下肢深層靜脈栓塞患者,術後或住院3-6個月內不建議搭機。慢性心衰竭患者若無法連續行走100公尺或爬2層樓梯,也不建議搭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飛上雲霄,心臟也要安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飛行指南

搭飛機,是現代人便捷的旅行方式,但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這趟旅程卻可能潛藏著風險。高空環境的獨特性,例如低氣壓、低氧氣濃度以及長時間靜止不動,都可能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症狀,甚至引發危急狀況。因此,出發前仔細評估風險,做好充分準備,至關重要。

許多人擔心高空缺氧會加重心臟負擔。的確,飛機艙內的氧氣濃度比地面低,這對本身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來說,可能造成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不適。此外,機艙內的低濕度也可能加劇呼吸系統問題,進而影響心血管系統。 更重要的是,長時間久坐不動,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而血栓脫落則可能引發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這對於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房顫動等容易形成血栓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適合搭飛機呢? 簡單來說,急性期的患者絕對應該避免搭機。這包括:

  • 急性心肌梗塞: 剛經歷心肌梗塞的患者,心臟功能極度脆弱,搭機的風險極高。
  • 急性心臟衰竭: 心臟泵血能力嚴重下降,搭機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 急性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容易導致心臟供血不足,高空環境的壓力變化可能誘發更嚴重的 arrhythmia。
  • 下肢深層靜脈栓塞 (DVT): 深層靜脈栓塞患者搭機風險極高,因為長時間靜坐會加重血栓形成,甚至引發肺栓塞。

此外,即使是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需要謹慎評估。例如:

  • 慢性心臟衰竭: 若患者連續行走100公尺或爬兩層樓梯都感到明顯吃力,代表心肺功能較差,不建議搭機。
  • 近期接受心血管手術或住院的患者: 術後或住院3-6個月內,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搭機風險較高。

當然,並不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完全禁止搭飛機。許多慢性穩定期的患者,在醫師的評估和妥善的準備下,是可以安全搭乘飛機的。 建議患者在搭機前至少諮詢心臟科醫師,詳細說明自身病情和旅行計劃,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評估風險,並提供必要的醫療建議和注意事項,例如服用藥物、攜帶急救用品等。

最後,無論病情輕重,搭機期間都要注意:

  • 定期起身活動: 每隔一段時間起身走動,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
  • 穿著舒適寬鬆的衣物: 避免過緊的衣物壓迫血管。
  • 充分飲水: 避免脫水。
  • 攜帶必要的藥物和醫療證明: 以備不時之需。

飛行是一件美好的體驗,但安全更為重要。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享受旅行的同時,務必將自身健康放在首位,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謹慎評估風險,才能安全舒適地飛上雲霄,擁抱美好的旅程。